开题报告: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时间:2023-10-13 点击数: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

太仓市明德小学  陈启东  胡虹

一、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需求。

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接受性最强的、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小学生过早的接触互联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但是也容易被所谓的快餐文化吸引,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干扰,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迫切需要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在审美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提升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2. 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2001 年和 2015 年,国家颁布了一些关于“戏剧”的政策。其中,国家首次把戏剧列入课程标准中,并且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渗透美育,让戏剧归属于艺术学科,真真切切地进入课堂。“学习任务群”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可见,“学习任务群”是对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构,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教学方式,它势必会引发语文教学方式以及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戏剧与语文学科融合,“戏剧型任务群”实现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发展,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可作为教师探索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路径。

3. “戏剧型任务群”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重新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新构建需提上日程。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过度重视知识的讲解,阻碍了学生的参与和切身体验。皮亚杰认为,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就是知识的来源。“戏剧型任务群”符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标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语文学科的发展和小学语文课堂的重新构建,的确有巨大的作用。而且“戏剧型任务群”强调过程性以及参与性,在体验的过程中重构和建构。众所周知,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现阶段,它慢慢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以及重视。希望 “戏剧型任务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戏剧型任务群”把握不足。“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革新了传统的教与学。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及时更新,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系统的教学模式。因此,一线教师需要一个过渡期来应对这些新变化“戏剧型任务群”的认知不全面,导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教师对“戏剧型任务群”自然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关注

2.教学模式传统。传统以教师、知识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方式重视真理性知识的教学,强调在短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成绩,一度被奉为圭臬。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人文关怀;以教师的教为归宿点、学而不思,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这种教学模式亟需改革。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必将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3. 教学评价单一化,缺乏过程性和多元化当前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教学评价缺乏多元化,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单一。在评价主体上,调查显示,只有26.67%的教师表示会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评价,目前,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并不凸显42.57%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在学习中参与到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需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我评价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1.关于审美创造的现状研究

   邱明正认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十分广泛,最主要的是对自然界的审美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如果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切学科都存在审美,但文学和艺术才使审美专门化。而语文审美是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更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审美鉴赏对象。阅读是审美鉴赏的重要活动。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引发学习者对作品的真实体验。

朱立元认为:“审美创造是人在审美中能动创造的能力。” 赵惠霞认为:“审美创造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理想为指导,运用美的规律 进行创造的一种活动。” 李兆平认为:“审美创造是一项以现实为参照,以人类心灵的自由为旨归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张艺声在《审美创造的构成因素》和《审美创造的动态流程》两篇文章中均提到,“审美创造是人类在适应并支配自然——社会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渐生成的一 种高超能力与特殊追求。”王炳社阐述到:“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审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关于审美创造的概念阐述众说纷纭,但在本文中将采用赵惠霞《审 美创造本质刍议》的界定为准。

2.关于戏剧教育的现状研究

戏剧教育是一个舶来品,从希腊雅典城邦的观剧津贴开始,到19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以立法形式把戏剧教育列为普通教育之中的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而我国,最早的戏剧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的通鉴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戏剧人才.此后,1995年,剧作家李婴宁参加了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IDEA)。2004年黄爱华教授及其团队以杭州大关小学和外国语学院为试点,率先开创戏剧教育的教学应用探索。杭州师范大学的陈漪教授在《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中对我国当下戏剧教育的发展表示担忧。他认为我们长期把学校的艺术教育拘泥于美术与音乐中,忽略了戏剧对人的综合培养,近年来虽有复兴但尚未完全普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在《戏剧教育与通识教育》中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戏剧教育如火如茶,美国的高校大多设有戏剧系,或开设戏剧艺术相关课程。他指出这些院校不仅受众范围广从小学贯穿至大学教育,并且戏剧演出的实践频率也非常高。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想法可知,戏剧教育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中有较大的差异。在戏剧教育的发展中,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拿来主义,要把发达国家的经验转化为本土化特点。中央戏剧学院的陈珂教授在《戏剧教育理念设计基本框架》中认为,在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戏剧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云南艺术学院的吴戈教授在《戏剧教育与戏剧专业发展的前途》中提及,戏剧教育应该走向艺术戏剧教育应用戏剧教育并举的发展构思。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可知,戏剧教育对于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戏剧教育事业正掀起一番探索的高潮,无论是跨学科结合还是应用戏剧的推广,都在为戏剧教育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道理。

3.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现状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目前是一项广受关注的内容,不仅诸多专家学者有对此作详细的阐释与指导,很多学校和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际教学探索。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索整理,发现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建议;二是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实践。

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建议方面,郑桂华指出为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师需做好三方面准备:首先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其次要强化“整体”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最后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和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徐鹏和李倩(2017)基于美国经 验的探索,提出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取向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主要建议:理解核心素养,确定学习活动与学业表现的联接点;围绕特定主题,设计承载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任务群;融合多样情境,增强言语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趣味性。王宁(2019)强调学习任务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全新事物,而是在原有教学成功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形式上跟过去的语文课没有太大区别,仍由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组成,关键问题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转变,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在主体的变化引起的形式创新。吴飞瑞(2018)以新课标提到的关于读写共生的学习任务群为理论支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典型 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材编者强化读写系统构建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改善的角度,提出有效实施读写共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建议和策略。沙伊露(2019) 从厘清学习任务群的一些概念涵义入手,由侧重阅读和侧重写作的两类基本课型出发,构建了五条具体的学习任务群实施路径。

有关具体的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实践方面,郑桂华等(2019)在“文学阅 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呈现了任务群主题为“秋的发现与表达”学习单元的完整设计,融观察、阅读、梳理、鉴赏和表达等学习活动为一体,框架清晰、要求明确,内容贴近生活,有较强的教学指导意义。孙晋诺(2019)以“跟四位‘名师’学思辨”为例,通过阅读四篇不同作者的名篇《六国论》展开对其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学习资源及评价建议方面进行了设计分析。陈兴才(2019)围绕古今多样文本中的“王昭君叙事”设计“哀怨曲还是欢乐颂”学习任务群展开专题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思维的精妙,激活思维的火花,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思辨读写能力。陈兴才(2019)以“问天下谁是英雄” 为例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中心任务设计三组活动,从自主阅读为起点,依次分析、探究评价者的不同英雄观,进而提出质疑与发现,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最后在师生充分的思辨基础上,完成中心任务。这些具体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实践,为语文教学中开展实施学习任务群带来一定借鉴和启迪意义。

综述:国内外戏剧教学的研究,或是停在戏剧理论层面脱离教学,或是不依托理论直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而戏剧作为综合性艺术,教学价值必然是多重的,国外戏剧教学重视实践,国内则重视文本鉴赏,从语文阅读角度出发,应该辩证地看待表演与鉴赏,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将两者结合以达到戏剧教学的良好效果。综观国内文献,多半论文都提出了戏剧教学策略,但基于新课改背景,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设计戏剧阅读教学活动地研究可以说是处于空白状态。同样的,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戏剧文本,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也并未有教师进行尝试,本课题试图在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习任务群对戏剧阅读教学的要求下提出更为有效的戏剧教学实施建议,并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小学生戏剧阅读鉴赏能力和教师戏剧阅读教学的效率,由此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根据以上研究的不足与空白,本文将继续深入探究。

(二) 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与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为研究背景,结合“学习任务群”这一语文教育前沿热点话题,利用戏剧教学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指出了学习任务群对戏剧教学的新要求:同时梳理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教学价值: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以及接受美学理论,来完善戏剧教学实施;并在剧本解读中渗透戏剧理论知识,力求构建文学性与舞台性兼具、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戏剧教学。为语文戏剧课堂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形态,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发展语文戏剧教学的理论,同时为学习任务群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与经验,积极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改革

2.实践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教学现状,并梳理总结出当前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后针对性地给出戏剧教学实施建议。帮助教师明确戏剧教学价值,改善当前对戏剧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强化了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剧本解读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师在戏剧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上的选择;改善只注重文学性的戏剧教学现状,利用“舞台性”来驱动学生完成戏剧学习,形成文学性与舞台性兼具的戏剧课堂,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戏剧文学的魅力,优化戏剧教学效果。

   三、概念界定

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鉴赏美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学生能感受到文本中美的元素,对美有良好的认知和理解,能自主地领悟美。二是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学生基于对美的认知,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将之应用于成长过程,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审美情趣,继而能以文字勾勒美的事物,建构美学思维,最终实现对美的创造。

戏剧型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凭借,是承载语文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若干相互关联的语文学习任务的集合体。本课题中提出的戏剧型任务群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总目标,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戏剧以及一些故事性强、有矛盾冲突情节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阅读文本如《坐井观天》、《青蛙卖泥塘》、《将相和》等进行整合,形成戏剧型任务群。这一任务群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要关注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对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选取合适的文本,在不同学段运用不同的戏剧元素与方法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戏剧游戏、即兴演讲、创编课本剧等戏剧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挥想象、亲身体验情感、学习知识、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致力于学生审美创造这一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支撑理论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伊瑟尔,他的研究主题是文本与读者,重点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系,他认为,文本、读者二者之间相遇交点很难作出一个准确定位,因此,当两者交会时,会出现许多“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应尽量去明确“未定性”并填补“意义空白”。他指出:“作品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基于这样的理论观点,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启示在于学生与新的文本材料之间必然存在未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空白,而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则为审美想象,学生通过审美想象进行解读并填补空白,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戏剧教育实践研究教学目标建构过程中,应留有学生对古戏剧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空间,改变传统上教师以讲为主的单调、呆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建构起开放、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其独特的眼光与视野展开想象,体味戏剧带来的审美创造与愉悦感。

接受美学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读者的“期待视界”,这一概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创造和能动等特性)教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谓‘期待视界’,是指在文学活动中,读者原先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的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从这一视角出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十分关键的两个因素,使其在审美体验与生活经验中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地、创造性地理解。因此,在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戏剧教育实践研究教学目标体系建构时,需要明晰主体即学生期待视界的差异性,彰显其主体精神,将隐性的审美期待内化为学生的审美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实现期待视界界限的质的飞跃。

(二)审美教育理论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也应在理性指导下,透过文本材料析出观念内涵,透过形象内容析出意蕴情感,用理性思维去指导感性认识,最终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品格的审美教育作用。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不仅体现在西方美学史、教育史方面,对后世整个人类社会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都功不可没。二十世纪初,席勒的美育思想,连同西方美育理论由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引入中国,迅速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讨论,美育思潮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得以传播发展。王国维率先提出智、德、美三育,对应为真善美之理想。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深刻影响了之后教育目标模式的发展方向0.1912年,蔡元培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应大力培养学生以“养成健全之人格”,遂形成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中就包括了美感教育。而对于美感教育,蔡元培一直持大力提倡的态度,他强调,应通过美感教育去熏陶、感染并净化人的心灵,甚至喊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但现今,学校教育功利性过强,审美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应摆在什么样的位置,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值得我们深思。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并且与社会积极发生联系及不断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被动地接收外在环境中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指引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建构出新的经验间。建构主义不仅为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提供思想指导,也对当前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戏剧教育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该理论强调,知识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并且是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的,并非一个固定、准确的终极答案。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面对不同问题时,解决方法也并非一尘不变。戏剧文本本身就是具有审美特征的文学样式,而审美又具有极强的主体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建构主义看来,个人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思维是基于个人的教育背景和经历而构建,因此,在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戏剧教育实践研究教学目标研究中,应尽量多创设与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增加联系,反复多次,加强学习效果。其次,学生不是传统教学中所认知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教学目标的建构中,应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直接接受现成的结论,主动进行学习,做学习的践行者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关于审美创造、戏剧型学习任务群及相互关系方面的理性认识。

2.通过研究,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架构。

3.通过研究,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4.通过研究,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

(二)研究内容

1.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现状与理性思考。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学生审美创造的现状和发展状况,了解我校戏剧教育的现状和对审美素养培育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与审美创造、“戏剧型任务群”相关的教育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

2.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架构。首先,根据课标,正确设计“戏剧型任务群”专题核心目标;依托教材,准确设计“戏剧型任务群”专题的重点内容;结合学情,科学设计“戏剧型任务群”专题的教学方法。

3.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理念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条路径。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的积累和建构。因此,对于“戏剧型任务群”的教学秉承以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为理念。基于活动教学,通过任务促进发展、基于融合教学,在跨学科中丰富内涵、基于大单元教学,指向审美创新素养发展。

4.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目标设计。基于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首先了解戏剧型任务群特点,正确审视戏剧型任务群;其次坚持争取价值导向,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5.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实施的内容及方法设计。在第一学段基于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容易被有形状、声音、颜色的具体事物形象所吸引,容易模仿他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手偶”“面具”“游戏”“身体写字”“模仿”等深受该段学生喜爱的戏剧方式,提高阅读兴趣,在实践中加深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台词”“角色扮演”等戏剧元素方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角色人物形象以及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感悟文章主旨与人物精神等。在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阅读中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观点。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编故事”“冲突”等的戏剧方法和元素,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6.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实施的评价设计。基于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基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教师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戏剧型任务群”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多主体相结合的。

六、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思路: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关于审美创造、戏剧型学习任务群及相互关系方面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制定大体的研究框架。其次,根据所建构的框架,前期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戏剧教育实施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剖析原因,通过案例学习、实际教学等途径,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架构,初步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实施策略,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开展行动研究,根据自身反思、学生访谈、教师研讨等反馈的效果,进一步反思修正自己的研究,形成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优秀教学案例和反思。具体实施路径见下图: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前人对此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更好的界定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找到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戏剧型任务群的发展脉络及其美育价值,为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下小学生审美素养的现状,了解教师对戏剧教育的认识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3.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分析各种小学“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案例,了解教师在设计实施小学戏剧教育教学中的方法与思路,总结小学戏剧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优秀的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4.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案例研究;邀请专家指导,形成基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范式和课例,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实践中完善。

5.经验总结法:归纳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过程,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为下阶段研究做准备。

(二)实施步骤

设计申报: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

成立总课题组,运用文献研究法,开展前期文献搜索、调研,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拟定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实施研究:2023年1月至2026年3月

   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

1.举行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成立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采用调查研究法,完成我校学生审美创造素养发展现状及现阶段戏剧型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4.采样文献研究法,研究戏剧型任务群的理念、设计目标、内容、方式评价机制等

5.明确以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各项任务和目标,全面开始实施。

6.着手建立课题研究相关的制度并落实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修改、完善。

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

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继续全面、深入、细致地进行各子课题的研究。

通过中测,调查分析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和成效,进行阶段性检查总结,调整下阶段研究工作。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

2025年1月—2025年12月

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各子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戏剧型任务群目标、策略、评价体系等。

完成后测,进行全面总结,子课题完成研究报告。

汇编相关的论文、随笔、案例,整理相关教材、评价制度等。

结题鉴定:2026年1月至2026年6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接受专家评估鉴定。

七、课题研究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成员及研究基础

课题主持人陈启东老师,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具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胡虹,系学校新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在文献研究方面有专长。课题组翟晓晓系我校戏剧教育指导教师,对戏剧教育有扎实的认知和研究,王欢等老师具有扎实的语文素养,团队凝聚力强。

(二)研究保障条件

1.我校在十三五期间承担苏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审美体验的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发表过多篇与审美体验,审美创造有关的论文。课题组成员已经研读了相关主题的30多篇学术论文,本课题组有基础、有能力高质量做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我校先后承担省市级课题,大量的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各级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课题组还将聘请专家,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3.通过邀请专家作报告、专业部会议、教研组活动、教师自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拓宽眼界,提高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全体教师开发课程教学方案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校是区域重点学校,各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完成这项研究。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八、课题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文献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35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阶段成果

优秀课例光盘、物化成果

2023.52024.6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20249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架构

研究论文

20249

最终成果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实施策略

研究论文

202512

《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656

 

2023年3月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