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越来越呼唤着科技的大发展,呼唤着教育的大发展,更呼唤着人才的大发展。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是发展的助推之星,更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他们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力、一个社会的发展力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为此,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增强科普意识,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是法律赋予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指出,“各类学校及其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在新时期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青少年科普不仅局限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而在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上,也是青少年科普的教育目标。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正规教育,尤其注重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善于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研究机构和教师在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他们的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扩大知识面,学习课堂上一时还学不到的新知识、新见解、新技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青少年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使青少年动脑动手,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基本习惯和修养以及不受成见约束的开创性格。而在我国,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素质教育,但广大家长更关注子女的升学,而学校也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纳入考试科目的学科教育之上。在这种背景下,对青少年而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融入世界潮流,开展科普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二、科普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科普教育不仅使人类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对于前者,凡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应该很明白,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是有形的,它实实在在左右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似乎可以说,科学已被公认是人类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推动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精神也同样被公认和接受。恰恰是我们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较少宣传及普及,才使得李洪志、胡万林之流能被奉上神坛。要把他们打下神坛,甚至今后再也没有此类小丑被供奉上去,依靠的是我们对青少年及全民的科学精神的教育及普及。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需要科学普及,社会稳定、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普及。尤其是面对现代社会上一些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的现象,那些同知识经济时代相博的社会暗流,时常毒害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非常需要我们以科学的唯物论和普及科学知识予以痛击,以保障社会稳定,净化青少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足够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已成为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而一些腐朽的、没落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也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开展科普教育不仅能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期的特点普及科学知识,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活跃青少年精神生活,帮助青少年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思想侵蚀,而且能通过科普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模式,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特征,适应瞬息万变的高新技术要求,注重青少年信息技术(IT)的科技知识普及。媒体中消极的文化信息对于青年的诱导、影响和剥蚀作用不可低估。据调查网民中85%是青少年,网络的信息化不仅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观念,也给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使青少年产生思想混乱。我们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共同需求,充分认识网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强大功能,要给传统的科技教育工作载体如科普讲座、科技小组活动、科技竞赛、科技节等活动,积极赋予新时期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如建立以航天航空知识、环境保护知识、机器人知识,贴近生活的爱护野生动物、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科普学习网,每年的科普日都积极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每年的科技日都让学生搞搞创作。同时创建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动手实践的科技活动项目,如“知识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和跨学科的“研究性项目”等,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我们习惯常使用的科普讲座,讲演教师可以在讲的同时,辅以一些经典的科学实验、演示等来吸引青少年;我们的街道科普宣传栏可以学习英国“地铁中的科学”的做法,将其搬到青少年相对集中的学校、少年宫等地,以概念卡通和提问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等,以此促进科普教育的多样性、新颖性和时代性。
三、科普教育,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到科学方法。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科普教育在各国的学校教育中逐步发展起来,并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所谓科普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青少年智力的教育。它体现的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科普教育适应了工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业化进程迫切要求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实用知识的专门人才;同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也为科普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领域。科普教育加强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结合,促进了科技繁荣和生产力发展,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进步。科普教育不仅增长了青少年的智慧与知识,拓展了青少年的认识领域,重要的是促进了青少年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使青少年在知识、能力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知识财富和能力财富。科学家们认为,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应该同等进行,其中传播科学方法更为重要和有效。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很难在短时期内一下子形成,而只能是让青少年尝试着用科学方法思考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和欧美一些国家的青少年相比,我国青少年在科学素质上差距比较大的也正是科学方法。在欧美一些国家,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就要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老师会简单地教给他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一些方法,让他们会用逻辑思维中的归纳法、演绎法等进行分析。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更好的辨别是与非,分析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进而得出自己的判断。在传播科学方法上,学校教育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而应试正是主要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培养优秀的普通公民”的教育观念不同。应试教育导致了课内与课外的脱节。科普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方法,从科学教育整体上进行规划,将课内、课外衔接起来,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到科学方法。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动员社会各个方面,整合各种有效资源,科普队伍才能进一步壮大,科普网络才能进一步健全,科普设施才能进一步完善。也只有全面、全程、全员来创新思路,齐抓共管,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才能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促进科普事业的健康、持续、有效、快速发展。
附页:
文章题目:浅谈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姓名:林信华
学 校: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学 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