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高年级小古文——以《学弈》为例

作者: 时间:2025-01-05 点击数:

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年级小古文

——以《学弈》为例

执教者:太仓市明德第二小学翟晓晓;上课时间: 2023517日;

上课班级:太仓市明德第二小学年级2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太仓教育规划一般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9月;编号L2022058;主持人:张钰、翟晓晓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2. 核心概念界定:

1)思辨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把思辨性阅读定义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据此,笔者将思辨能力归结为以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态度与文本进行对话,完成自我思考和语言建构的能力。

2)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我校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苏州市重点规划课题“吴健雄‘探究’精神引领下小学生的深度阅读实践研究”,在此课题中,已经对“深度阅读”进行了重新定义:深度阅读是相对于浅层阅读而言的,它指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小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能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能对阅读材料开展个性化的、合理的理解、感受或推测,在阅读时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字,深悟、深思出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明确人生价值,完善人格培养,以追求真的品格、善的心灵和美的情怀。

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总称。一个好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甚至能够促进他们在阅读时创造力的提升。

因此,本课题笔者将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为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及思辨能力

3.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关于思辨能力培养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互相关系的理性认识。

2.通过研究,形成我校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报告。

3.通过研究,形成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4.研究主要内容:

1提高关于思辨能力培养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互相关系的理性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教师教学现状,明确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我校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厘清思辨能力在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形成我校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报告。

  通过问卷、访谈、听课、教研活动等研究方法,了解我校师生目前的语文课堂现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脉络。

3形成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主要研究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本研究把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分为两个研究模式,一个设定为深度阅读A模式,以儿童诗为研究主题,另一个设定为深度阅读B模式,以小古文为研究主题。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深度阅读和思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状况,更进一步寄希望于转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本课题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并把它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下活学活用、活泼成长,提高学习兴趣和高阶思维能力。

二、研究课说明

1. 研究主题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中年级小古文教学

2. 核心概念界定:

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把思辨性阅读定义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据此,笔者将思辨能力归结为以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态度与文本进行对话,完成自我思考和语言建构的能力。

   小古文: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3. 需解决的问题:

(1)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策略

2)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4. 本节课设计意图:

思辨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相信和情感断言,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缺乏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的一种矫正和补白。本节课以小古文教学为抓手,以思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挖掘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5. 理论、理念说明:

《深度学习理论》;2022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核心素养之一

6. 观察量表维度:

A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B小古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升?

7.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课堂活动单

任务一、前后勾连,引起共鸣,回顾学法

活动1.带领学生回顾在六上学习的两篇文言文

预设:《学弈》《两小儿辩日》。

活动2.学生交流并板书学习方法。

预设:反复读、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查资料.....

创设情境:

活动1.战国时,有一家棋社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弈秋棋社今日招徒。学习成为围棋大师的诀窍

活动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学弈的弈,字形会意。

活动3.了解作者,初步感知其善于说理的特点。

出示: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任务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疏通课文

活动1.反复诵读,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练习读)

2.指名一名学生读全文,正音后齐读全文。

3.出示学生的课前探究,指名学生交流多音字“为”的不同读音

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之(wéi wèi)是其智弗著与?

(1) 运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练习读准“为”的读音。

(2)分别指名读句,对难读准的词句进行带读。

4.指导读出节奏.

(1)指名生读,师进行“据义停顿”的指导。

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边读边看注释,想想句子的意思,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试着读出古文的停顿。 (生自由练习,师巡视)

(3)出示带节奏的原文,生齐读。

5.多种形式反复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活动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圈出本文带有“之”的句子,思考每个“之”在句中的含义,完成课中探究。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运用对照注释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自由交流对句意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1) “善”的字义。完成课后练习2的要求。

(2) “援”。对比在现代汉语中和在这篇文言文中表示的意思。指名生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意思。

(3)“弗”。关联五年级《自相矛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对比与本文中的“弗”的字义再说说“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

4.指名学生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任务三、对比阅读,领悟道理,感悟写法

1.学生尝试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课中探究第二题,完成表格,接着:非然也....续说一两句话,说说“弗若之矣”的原因。

2.两人一起向弈秋学下棋,但结果怎样? (指名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中的话回答)  

3.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看插图, 观察体会,对比诵读句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作者总结出的观点什么? (生答,出示句子,齐读)

任务四、回读“导读”,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出示单元导读页,本单元训练的要点就是“体会文章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2.引导背诵:文章先介绍——( 学生背诵句子) ;接着例举两人学弈的过程——( 学生背 诵句子) ;然后总结学习的结果——( 学生背诵句子)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背诵句子)

3.拓展练习。课文以具体的事例作为“论据”,最后摆出自己的观点来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4.迁移阅读《父善游》,看一看这个故事在写法上和本文有什么异同之处。

预示:都是先出示事例,再说道理。

5.总结。虽然,古文和现代文语言习惯不样,但是,从古至今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都是最好的说理方式。

6.课后作业:

基础题:背诵《学弈》,把故事内容说给家人听听。

拓展题:推荐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管宁割席

(1) 选择其中篇或两篇进行阅读,尝试着用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弄懂故事的意思。

(2)和《学弈》的写法进行对比,思考:文章借助故事要说明什么观点。

四、研究反思

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新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学生只接触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对古文字的用法和分析都很欠缺。教完《学弈》这篇文言文,我由衷的感觉到,进行高效课堂实践要从学习的总体效果上看,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找到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

一、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由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合作解决质疑,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拓展抒发真情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明确本课的中心即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态度,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位呼应,成语结合语言文字,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学生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希望做到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综合素养。

三、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所以这节课我坚持“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老师读得速度较慢,停顿较多。课中出示断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该在哪儿停顿,看着停顿节奏试读,并熟读成诵,顺利地过了朗读这一关。

语文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认为在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一教学要求把握不到位,课后,学生主动搜集的文言文资料很少,他们为学习而学习,对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不够。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如用两课时来完成的话,可能还可以扩充一些同类型的课外文言文,以丰富学生知识。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收获,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今后我会努力改进!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