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德小学“云”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时间:2023-10-10 点击数:

关于明德小学“云”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调查与分析

太仓市明德小学 何耀

 

太仓市明德小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母校,是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目前有班级数57个,学生2442人。进入“十四五”阶段,学校拟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掘吴健雄优势资源,开发科技特色“云”系列课程,在小学阶段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科学建构学校明德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全校教师之间开展调查。我校教师一共128,收回有效问卷112,现收集到的数据开展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对于学校“云”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调查分析

“云”培养科技拔尖人才必须要有一定的运行条件其中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作为最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对于课程开发的认知和需求如果教师缺乏对于“云”科技课程的认知,没有开发意识和研究意识,对于教师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那么学校的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将无法有实质性的推进。有三个相关问题数据如下:

1. 您了解“云”课程的开发吗?

A 很了解,并尝试做过相关工作 12.54%   B 看过相关文章,有意向做相关研究,但未实践过  22.08%  C 不是很了解,但听过或看过相关研究  62.9%  D 不了解,未涉猎相关内容 2.48%

2. 你认为学校进行校本“云”课程开发研究。

A 非常需要 29.66%  B需要 51.25%  C 可有可无14.43%  D 不需要 4.66%

3. 以往的学校课程开发中你是。

A 主动参与  24.57%   B 被动参与 45.21%  C 没有参与  30.22%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于“云”课程的开发尝试过相关工作的教师有意向开发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62%,可见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内在需求。但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行为并不乐观,仅有24.57%是主动参与,多数教师表示被动参与。很多教师表示有意向开发,但具体怎么做不是很清楚。

二、对于教师课程开发困惑的调查分析

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有好处,教师认为这种好处主要表现在能够满足学生需要,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能够拓宽知识领域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根据学校资源来开发,很显然,校本课程的价值在校长、教师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4.你认为学校目前校本课程开发最大的困难是:(可多选)

A 缺少课程资源  66.17%  B  教师缺少时间 85.25%   C 缺乏专业指导 79.23%  D  缺少资金  28.31%   E 学生缺乏兴趣 37.22% F 其他5.11%

5.如果开发学校课程邀请你参加,你会。

A 有一些想法,愿意参与 31.08%   B 没有准备,可以参加 40.54%  C  没有想过   24.91%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还有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课程资源66.17%)和教师缺少时间(85.25%)占一半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校本课程增加了工作压力和负担。有的教师坦言:开发校本课程固然是好,但是我不是专业课程开发者,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来做课程的开发,有相关课程材料的,我可以实践也就是说校本开发的实践缺乏指导,特别是“云”课程更加让老师产生畏难情绪,不知道怎么做。实践范式是在一定程度内公认的,由一些基本理论、应用及相关仪器设备等构成的,可供他人模仿的成果操作先例,这里指教师成功开发校本课程具体操作先例可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范式不明成为限制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发展的瓶颈。

三、对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主体的能力和需求必然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必须对教师校本课程能力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7. 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校本“云”课程开发最大的困难

A 国家相关政策计划  12.53%  B 教学大纲  8.81%  C 学校资源情况  24.66%  D 教师的情况 39.69%   E 学生需求14.31%   F其他                                      

8.您愿意以何种方式参与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

A学校指定专家团队开发,学校统一使用  75.32%    B 备课组集体开发,教师统一使用   12.76%    C备课组集体开发,学生积极参与   10.63%    D 教师自主开发,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方案 1.29%  

长期以来,教师都扮演课程实施工具课程使用者的角色。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或者有现成的校本课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课程实践的能力较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研究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开发能力欠佳,普遍停留于请专家学者来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去简单执行的传统做法误区中

针对调查分析后的改进

通过对我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即将遇到的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校实际,我们认为应该在”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科学性、师资水平提升的针对性和学校管理的优化方面做一些尝试。

1.角色的重新定位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单纯是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更重要的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以往意义上的课程执行者,而成为课程设置、编写、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开发者和研究者。这要求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了解学校文化特色,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从而提高研究能力。而只有当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针对“云”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应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相关技术和理念,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要求。

2. 自我发展内驱力的强化

为适应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需求,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师在对自身的实践的反思基础上,要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加强校本课程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强调团队精神,资源共享,群策群力,一是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二是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加强校本“云”课程过程性管理

加强课程专家组对学校校本“云”课程开发的指导,通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带领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定期开展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在课程开发的前期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学习及论证等工作。对于教师校本“云”课程的开发从开发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认定;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当代生活和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与活动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希望科学建构和开发明德小学“云”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特色课程,充分挖掘吴健雄优势资源,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与品牌。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