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
------以水平二四年级《花样跳绳与游戏》为例
执教者:太仓市明德小学,周海山;上课时间: 2023年5月18日;上课班级:太仓市明德小学 四年级(9)班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基本信息:
《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9月;编号:L2022060;主持人:张 浩、周海山;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提升学生专项运动能力;②健康行为,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学会控制情绪,适应社会;③体育品德,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二)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
语言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读和写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言输入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依据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基于阅读文本的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任务,使阅读、写作及思维训练三位一体,建构从读学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学校跳绳特色项目体系,大力弘扬跳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创设“人手一短绳,每班一长绳”的“一根绳”文化,利用“一根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协同配合、和睦相处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相互尊重与交往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的乐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通过研究,形成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施方案。将“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要求落实到跳绳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跳绳运动水平。
3.通过研究,让学生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基本认知,了解跳绳运动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跳绳运动兴趣。
四、研究课说明
(一)依托体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跳绳水平
1.核心概念界定:
(1)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提升学生专项运动能力;②健康行为,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学会控制情绪,适应社会;③体育品德,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2)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
本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分析跳绳运动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小学生在低、中、高年级的发展规律,结合本校的体育资源和教学优势,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跳绳教学项目。
(二)需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花样)一级动作里4个组合动作的学习和体验,全体学生较熟练掌握该套路前4个组合动作,并初步掌握其串联技巧,知晓动作的名称和术语;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合作练习,95%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一级里面的前4个动作,80%的学生较流畅地将4个动作进行组合串联完成,并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摇与跳的协调和连贯性,增强下肢力量并发展体能;
3.通过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能大方地向师生展示花样跳绳的技巧,并让全体学生体验到花样跳绳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中发现跳绳的魅力和锻炼价值。
(三)本节课设计意图:
准备部分:在课的开始部分,体育委员整队集合,进行队列练习,接着带领学生进行“踩尾巴”热身游戏和绳操练习,使学生身体达到预热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使学生的身心由相对安静逐步过渡到活跃状态。防止运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为后面的主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部分:①教师展示《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一级完整动作示范,引出教材,围绕教材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法,学生合作学习为主,②进行单一跳绳动作的复习巩固,根据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跳绳个数由30到40到50,为主教材打牢基础,③进行花样跳绳一级动作其中4个动作的组合教学,动作变化规律、节拍,以及每个单一动作的组合顺序,先进行1个八拍的左右侧打,再进行1个八拍的并脚跳,接着是1个八拍的并脚左右跳,最后是1个八拍的开合跳,④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尝试体验,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教师来回巡视,多元、多维、多样地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⑤邀请小组进行展示,学生观察优秀同学的优点并进行点评,教师指出学生练习时的通性问题,带领学生集体口令练习“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结合口令辅助练习,为流畅地衔接下一个动作做准备,⑥花样跳绳组合接力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将本节课学习的组合动作呈现出来,⑦由于跳绳运动下肢活动较多,采用仰卧举腿、俯卧两头起、爬行等作为素质练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使学生的心率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接着对本节课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以表扬为主,从而体现评价的教育和激励相结合,布置体育作业回家复习今天学习的组合动作,创编2个八拍的花样跳绳,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四)理论、理念说明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辅助者、和资料提供者,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载体,探究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在过程中构建能力,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指的是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发展,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自主性教育理论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跳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讲授和演示,还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练习、合作探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跳绳教学模式。
3.发展性评价理论
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五)观察量表维度:(简单罗列一下维度)
A.学技能
A1.教师对于技术动作的讲解是否正确,便于学生理解
A2.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否规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模仿练习,
B.练技能
B1.组织学生练习方法是否符合技能形成规律
B2.对于器材、场地的利用是否合理
B3.对学生在基础动作技能方面是否有学习要求和指导?
C.赛技能
C1.比赛的规则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C2.设计的比赛跟教材内容是否相匹配
C3.技能的学习是否运用到了实战中
D.评价反馈
D1.课的设计中是否有一定的评价方式
D2.课中是否有巡查纠错反馈
D3.课后是否及时总结、反馈
(三)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五、课时教案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
(二)热身活动
1.游戏“踩尾巴”
方法:把绳子缠绕在腰上做“尾巴”,游戏开始后,在规定场地内,相互追逐,踩别人尾巴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尾巴,最后,在规定时间内,谁踩的尾巴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2.快乐绳操:
头部运动
勾脚侧展
原地跑跳
屈膝半蹲
跑跳甩绳
【基本部分】
(一)学习《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一级》前4个组合动作
1.《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一级》完整套路展示
2.复习单一跳绳动作(左右甩绳、并脚跳、并脚左右跳、开合跳)
3.串联动作,学习4个八拍的花样跳绳
4.分组自主练习
5.练习成果展示
(二)游戏:花样跳绳接力
(三)身体素质操
1.持绳卷腹
2.俄罗斯转体
3.跪姿俯卧撑
4.腹部拉伸
【结束部分】
1. 总结
2. 放松
3. 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六、反思
(一)研究教材,促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仅仅局限于普遍的跳绳技巧之中:单摇、双摇、合作跳等,但对于充满技术性及合作性的单项技巧的组合型教材涉及的比较浅显,甚至是没有,本课在依托于技巧性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将单一的跳绳技术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套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花样跳绳”,在增加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深挖学情,找教法
该年龄段的学生,对于跳绳单项技能的掌握,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单项技能的重难点,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四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身体素质较好。我校该学段学生对一分钟单摇跳绳已熟练掌握,对部分简单的花样也有所接触,如:多人同步跳、8字跳长绳等。因此,单一的计数跳和简单的协同跳已经不足以将他们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了,加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本课将《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规定套路》(花样)一级引入课堂,提高跳绳的难度,并在课堂中利用跳绳做一些探究式合作游戏,增强了学生对跳绳的兴趣。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少等多练,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使学生在参与运动中得到成功感和喜悦感。
(三)立足课堂,促成长
在体育课堂之中,深入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育课堂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想。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精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多练,在多练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掌握该项技术,在学生掌握技术之后,课堂中还应体现较多赛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让学生学有所用。
(四)考核评价,重反馈
体育课中的即时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也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准确、及时、怡当的评价,能够鼓舞学生的士气,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评价是教学手段,学习的动力、是指挥棒。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如何的重要方面,即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解自己、正触的分析自己,调整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课题的研究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