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2023年4月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 时间:2023-04-13 点击数:

指向体育核心素养的学校跳绳项目的实施方案研究

一、学校跳绳项目实施目标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实施跳绳项目,是为了突出终身体育的要求和快乐体育的特点。在跳绳项目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跳绳这种运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跳绳项目实施原则

为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有效推动跳绳项目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从整体来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主体性。跳绳项目实施中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视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真正需要,从而使跳绳项目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二是学校要将学生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心位置,给学生提供深入参与跳绳运动的机会,从而切实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

第二,启发性。这一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是相对应的,它强调的主要是项目组织者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跳绳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比较薄弱,所以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缺乏准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者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第三,趣味性。顾名思义,在跳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增强跳绳运动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跳绳运动当中,这无疑是提升跳绳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跳绳项目实施方法

(一)加强教材开发,巩固项目载体

当前小学跳绳教材缺失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无疑对跳绳项目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跳绳项目组织之应有意识地开发辅助性的跳绳项目资料。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使跳绳项目的实施更加高效。

一方面,要明确跳绳项目的具体目标。在目标设置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同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将跳绳项目的实施目标细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从而使跳绳运动的价值得到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设计恰当的跳绳内容。要根据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构建由浅入深的阶梯式跳绳内容体系。比如在“个人跳绳”中可以设计垫步跳、左右跳、并脚跳、开合跳、反摇跳等不同的跳绳内容。“两人一绳”中可以设计同步跳、交替跳、正反跳、换位跳等内容。总之,在跳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开发恰当的项目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二)注重技巧传授,引领运动参与

正如前文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跳绳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比较薄弱,所以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缺乏准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传授动作技巧无疑是跳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动作要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初步巩固学生的运动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参与到跳绳运动当中。

如:在普通单人跳绳中,需要注意以下动作要领:第一,平衡。在跳绳过程中,要将重心置于前脚掌,双膝微微弯曲。在跳起时,脚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小于1寸。上身保持正直的状态,目视前方。跳绳时肘部要贴近身体,手腕发力。第二,跳起。髋关节、膝关节、小腿等部位同时发力,用前脚掌推起身体。脚离地时,脚趾要朝向下。第三,落地。动作要保持柔和,由髋、膝、踝共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脚和地面的接触时间要尽量短促,脚跟避免触地。第四,双脚交替跳。动作与原地跑类似,开始缓慢,之后速度逐渐加快。脚不能向后抬太高,以免挡住绳子线路。通过学习跳绳的基本技巧,有利于促进学生跳绳项目中的深度参与。

(三)丰富项目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切实提高学校跳绳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增强跳绳运动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跳绳运动当中。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除了开展常规的跳绳运动以及将跳绳运动融入日常体育课程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选择更加丰富多样的跳绳项目形式。利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增强跳绳项目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渠道参与到跳绳运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跳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建设校本课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开发独特的跳绳校本课程,可以把跳绳内容和其他的教学内容有机搭配,并使活动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样既可以保障学校体育常规目标的落实,而且能够推动跳绳项目的开展。第二,成立兴趣小组。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一些跳绳爱好者,所以学校可以组建一些跳绳兴趣小组,吸引有同样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并提供一定帮助,比如给予一定的经费与场地支持。此外,教师要对跳绳兴趣小组活动进行一定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跳绳比赛。第三,组织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是保障学生每天足够运动时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对大课间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一些趣味性的跳绳运动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跳绳运动逐渐成为逐渐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

(四)尊重学生差异,进行项目分层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跳绳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从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发展轨迹并不同同步的,而是会逐渐产生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据此对项目进行分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跳绳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学生的水平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一方面,要对跳绳项目目标进行分层。简单来说,初级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对跳绳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对于中级学生,主要目标是掌握丰富的跳绳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跳绳任务,优化自身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要对跳绳项目内容进行分层。如:在长绳跳中,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多人原地跳、单人原地跳,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冲浪绳、交互绳。高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绳中绳、多角绳的技巧跳与移动换位跳。在对目标与内容进行分层的基础上,要设计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任务,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发展。

(五)完善项目评价,实现提质增效

无论设计任何形式的跳绳运动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恰当的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恰当的评价,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将其作为调整后续活动的依据。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跳绳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完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除了负责组织工作的教师之外,还要在评价环节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为此,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评价。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向学生进行反馈。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应避免过于关注学生对跳绳技巧的掌握,而是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不同角度对学生展开更加全面的评价。最后,要注意评价过程的动态。在跳绳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对学生展开评价。因此,教师应避免以某次活动的情况最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而是要记录学生在每次活动中的表现,并形成学生档案。之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发展进步情况,明确学生尚存的问题,从而调整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总之,在跳绳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六)加强项目宣传,推动项目推广

毋庸置疑,学生跳绳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对跳绳项目进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参与到跳绳运动中,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跳绳项目的效果。

通常来讲,跳绳项目的宣传推广需要考虑两种渠道:第一,校内宣传。要以学校的黑板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为载体,加强对跳绳运动的宣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跳绳知识。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有趣的跳绳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跳绳运动的乐趣。第二,校外宣传。这主要是指在家长群体中的宣传。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跳绳项目,介绍跳绳运动的好处。此外,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跳绳运动组织方法,帮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跳绳运动,从而使跳绳逐步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以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

综上,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对体育课程的要求日益提高。而跳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且具有重要价值的运动,其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开展跳绳项目,并利用恰当的方式不断优化项目实施过程。同时,要随着项目的推进及时对项目实施方法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跳绳项目的实施效果。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