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12月课题理论学习记录卡

作者: 时间:2023-12-22 点击数:

课题理论学习记录卡

太仓市明德小学

       20231222

 

阅读书目

阅读文章:

1.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2.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理论学习

交流摘录

1. 课题主持人张凌、王沁组织阅读2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

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尤为重 要,善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也很关键。教师 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 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 力,利用思维导图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学科 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满足 学生实际需求。例如,教学《圆环的面积》时,利用思 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尊重一下学生的 个人意愿,考虑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然后 把圆环面积中蕴含的知识一一讲清楚,传授学生多种计 算方法,以思维导图形式直观展示出来。最后提出几道 例题,要求学生尝试计算,有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其他同  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中完善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养成 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 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 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更加简明扼要地表达逻辑 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轻松地教”,更 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轻松地学”,让学生的学习化被 动为主动。当然,学习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技 能并加以应用,让思维导图这项技能真正去发挥它的价 值。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思维 导图使用的必要性,切不可滥用。

感悟分享:

王沁:思维导图的学习认识是多层次的,既包括文 字叙述,也包括形状、颜色等信息,对于学生综合应用 能力的培养, 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思维导图, 完善学习脉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是树状 发散结构,在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人的思维也在不断增  长,这种思维轨迹与思维导图的外在表现相同。通过思 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得到的知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最终由不同的思维导图形成小 学数学学习的整体结构,即完整的数学学习脉络。

张凌: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课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较多,彼此之间相  互交叉的知识点也很多, 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尤其是求面积和体积等问题,学  生经常在求面积时用体积公式,或者是求体积时用面积 公式,造成实际运用时不得要领。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有关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点, 如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 容积等。

陶月芬:实践让我们确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是行之有效的,教学中借用预习导图促进学生先学; 通过提问以疑激趣、以疑促思、以疑促学,激发求知欲 望;“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 学习方式,形成“ 以生为本、师退生进”的教学模式。

张晨航:兴趣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承载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是一种最关键、最活跃的心理影响因素。与传统的  文字笔记方式相比, 思维导图更加贴近儿童好奇、活泼、 天真的心理特点,同时符合小学生具象化的事物认识方  式的学习要求。首先, 思维导图的图象和颜色更加丰富, 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  过程中,可以通过图象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  积极思考;其次,思维导图的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较为陌生且枯燥,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  发学生自我数学表达的欲望;最后,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工具的过程中,其脑、手、口三部分感官都参与学习,  学习体验更加丰富,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提高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朱楷欣: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  算法则,通过思维导图对分数概念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法则进行归类和整理,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相关的概念与  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建立系统思维,将每  一部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习体会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兴趣,使快乐课堂得以轻松构建;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兼顾了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现实需求,使学生有了总结和展示的机会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