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主持人沈依玲组织阅读2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深度学习与学生的思辨力的关系;基于思辨力发展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深度学习路径。 周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深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思辨力,在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论进行纯理性的思考能力;从语文学习角度看,指思考辨析的能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文学阅读注重审美地读,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感性认识的同时,不乏理性认识,可以发展学生思辨力。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形成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其间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以及价值观全程参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介入,不仅可以发展思辨力,也会促进学生文学作品读写的深度学习。。 沈依玲:基于“读者—作品”对话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发展思辨力。 文学语言带有作家鲜明的个性印记,读者通过字词句段篇不同层级来理解赏析语言,推敲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生动性,领略不同文体语言的表述规范,体悟不同作家语言表达的艺术个性。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感性、具有艺术概括性、体现作家审美理想、有着审美价值的对象。文学形象与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对应关系,可分为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三种;其中高级形态的文学形象包括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等。小说、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多为典型人物形象,散文、诗歌中的文学形象多为意境、意象。文学形象的丰富性也就意味着解读的多向度,对文学形象的准确把握需要整体感知,也需要理性分析,这也就为思辨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肖烨:在感受作品内在情感的过程中生发思辨力。 文学作品的情感需要读者沉浸于文本中全身心体验,与文学形象同命运,共悲喜。其中作品中复合的情感以及变化的情感,也需要读者进行思辨,这样才能与文学形象展开对话,体察作者表达的真实内心世界。《丁香结》一文的情感是有变化的,其情感的基调也是复合的。开头写格外茂盛的丁香花,带来的是内心的欣喜;接着写居住地的白丁香,映照着内心的轻灵;写微雨中的紫丁香以及丁香结,沾染了愁怨;最后写解不完的结,透露了达观与宽慰的心态。丁香里浸透着欣喜与愁怨、轻灵与沉重,这样的情感是对立的统一,写的是花,其实也是在写自我,花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是作者的心灵历程。 顾晨莹:在探究作品深刻意蕴的过程中培植思辨力。 主题是作品意义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文学作品主题分析常常陷入教条化、图解化、功利化的误区。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认知力与思考力,而自身常常不能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照搬参考资料,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意蕴,更难有独到的发现与理解。作品主题有一元解读,也有多元解读。有些作品题材比较单一,思想情感比较集中,主题比较单纯,体现一元倾向;但进入统编教材的文学作品,多是名家作品,更有不少经典作品,呈现多层面表达结构,文学形象具有丰富性特征,表现手法精妙多变,其主题往往比较含蓄,也就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 胡慧:基于“读者—作家”对话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发展思辨力。 思辨性阅读是基于作品的对话,而非将文本搁置。准确理解作品内容以及意义是与作家对话的基础。每一个作家身处不同的时代,都会用相应的语体进行表达。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兴起,不少作家的作品还带有文言的词汇与句式,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词句,才能准确把握文意。如鲁迅《好的故事》中如下词语: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等,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以及生活经验加以理解。知人论世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策略。文学作品与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诗文皆是作家那时那地特定场景的所见所闻所思。王崧舟老师在《好的故事》教学中,借助资料了解梦境的写作背景:一九二五年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大地,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接着提出一个思辨性问题:在如此黑暗的现实环境下,鲁迅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美好梦境?学生讨论此问后,再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中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相关观点,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借助历史背景资料以及评论家相关文论理解文本,对梦境的初解到深解也是判断、推理进行思辨的过程,学生思维逐步从低阶走向高阶。 孙婷:基于“读者—世界”对话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发展思辨力。 神话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更能激发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以及探索宇宙秘密的兴趣,从而认识先民智慧,学习思维方法,理解传统文化。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创世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也是人类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神话单元发展思辨力的关键在于对思辨性问题的探究解析,其中需要运用质疑、判断、推理、整合等方法,展开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如神话人物身上多兼具神性与人性,这是性格组合的辩证统一;综合探究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及神话故事表现的环境特点,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对精卫填海的行为方式提出质疑,主要运用批判性思维。 周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生与作品、作家以及世界展开深入的对话,更在于反观自我,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对个人的文化理解、思维方式、审美经验以及人生观、生活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当读者因阅读文学作品发生改变时,学生学着超越文本去看到这本书可能对自己的生活的某种暗示和影响;改变给他们带来了挑战,他们从理解到转化时时都会发生,而阅读某一本特定的书可能为某一天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播下种子;他们了解到能够辨认出对自己重要的事情,这正是被自己生活的世界塑造的开始。学生借助文学阅读与自我展开对话,可以运用问题链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如开展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么为世界带来改变?这个故事可能如何改变你的思考?你可以做什么从而带来改变?也可以通过如下阅读学习单,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