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章 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 运用概述
从现有的研究看,戏剧教学法运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其教学文体主要是文
学类文本。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中的运用依据和运用价值,探讨将戏剧教学法运用于该任务群教学的优势。
第一节 运用依据
一、理论基础
(一)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等是通过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
10
塑造出来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1]人的认知发展离不开身体,离 不开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认识活动是身体、大脑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2]
即人的认知发展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身体、大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具身
认知理论主要强调身体本身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它认为身体推动了人的认知发
展。戏剧教学法强调具身学习,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戏剧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学
习情境,提倡把“知识”转化成“动作”,将身体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大脑和环
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戏剧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促进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
1.创设真实的情境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的本质由情境决定,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3]
学习发生在情境与身体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最终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
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生活情境。戏剧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环节就是创设情境,通过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信以为真”的前提下表达、思考与解决问题。文学作品一般而言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存在隔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
情境”和“信以为真”,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
文学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在师生创设的情境下用身体去感受文学人物去体验和思考,从
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2.借助身体自由表达
文学作品中诗歌、散文往往以抒情为主,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诵,体会诗歌、
散文的韵律美,体悟作者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自由是具 身理论性课堂的特征之一。”[4]戏剧表演是以“身体”为载体的,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中可
以借助身体去表达,给身体自由。学生将很多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与内容通过肢体动
作表达出来,借助身体去“诵读”与诠释文学作品。例如,教师在讲授曹操的《短歌行》
时,要求学生在朗诵时,想象台下的同学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谋士,并与台下的同学进行
眼神和动作的交流,借助身体去诠释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1] 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36(04). [2] 宋岭.论具身化教学的生成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2). [3] 王毅.学校教育戏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 董芬.具身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1
3.形成沉浸式体验
黑格尔认为人的动作可以把其性格、思想等准确地表现出来。[1]在语言出现以前,
人们就是通过身体动作进行交流的。而起源于心灵的动作,也是抒发学生情感的重要途
径。戏剧教学法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抒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教师采用提问角色这一戏剧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作者,接受其他学生的发问。学生通过想象,借助角色的身体去回答问题。
如在被问道:“如果可以时空穿越,你想对站在原地没动的母亲说什么?”学生表演,轻
轻推着轮椅走到母亲的面前,给她一个拥抱。这其实就是一种回答,一种表达方式。
(二)读者反应理论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和文本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要
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
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以自己的阅读与生活经验去激活文本。[2]文学作品一般包含作者强
烈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作者的心灵世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受、思考和行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受班级授课制、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时间有限等主客观因素
的影响,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
任务群的教学指导中明确提出,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与交流为主,教师要引导
学生自主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戏剧教学法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单向听课和依靠老师的
解读上,而是让学生主动透过阅读、写作、讨论等表达自己的对世界的所思所感,重视
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不仅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
提示,也是读者反应理论提出的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教学要求。
戏剧教学法中含有大量的问答活动,如提问角色、演出前后的讨论等,这种交流讨
论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还原作者的意图,而是引发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诠释与解读。例如,
在角色扮演后,一般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扮演或观演的感受,学生可以借此
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与多元的解读。需要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文本,
防止学生脱离文本进行过度讨论。
二、教学中的实际需求
(一)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78. [2] 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7
12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
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将戏剧教学法运用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
群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指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
律,发展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是戏剧活动重要的表现媒介,反过来
戏剧活动也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1]将戏剧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文学阅读与写
作”任务群,通过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戏剧实践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
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戏剧教学法通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剧本的写作与角色扮演等戏剧活动中,
往往需要充分调动其想象力,去想象剧中的人物语言、动作与情绪才能更好地诠释戏剧
角色。一系列的戏剧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的想象力也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只要学生认真参与戏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其思维相应地应该会得到提升与发展。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戏剧活动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戏剧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本身就具备教育性和审美性。文学类文本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天然的
审美范本。在文学作品中,戏剧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进入特定的历
史语境中,让学生有机会感受文学作品中人物,站在角色的立场引发真正的思考,从而
体会文学作品的文字美、人性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戏剧教学法不只是帮助学
生在戏剧表演中感受戏剧的美,而是从暖场游戏、编写剧本开始就让师生共同沉浸于一 种过程美学之中,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和创造美。 [2]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热爱祖国
[1] 李论.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 付钰.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13
语言文字。由于存在时代隔膜,学生较难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和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教师运用戏剧教学法创设文本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
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展开想象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生活,帮助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例如,《诗经》中有一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教师可以引导
通过表演祭祖的仪式,实现学生对祖先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需要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解读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超越时空、年龄、性别等,去体会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学生要诠释好所扮演的角色就要加强对文本、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通过精读文
本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学生要想象自己是出师未捷、垂危五丈
原的诸葛亮,那他就要去翻阅三国时代的资料,透过文献资料仔细揣摩和观察古人描写
的诸葛亮,才能通过想象让自己融入所扮演的角色中。戏剧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情境,也
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例如,在阅读现代主义小说时,学生与小说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不一样,因此学生较难理解小说人物的语言、思想和行为。教师在选择确定现代主义小
说教学内容时,需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去体验、感受小说人物的语
言和行为,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懂现代主义小说。[1]
2.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戏剧教学法可以为文学写作教学提供语境支持,为学生文学写作提供多样化的表达 方式。“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2]戏剧教学法通过创设写作语境,帮助学生明
确写作目的与写作对象,以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写作任务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文章,
可以是多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形式表情达意,也可以通过写剧本、
书信等方式完成写作任务。学生需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二度创
作,学生以原有文本为载体,可以使表达与交流有迹可循,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节 运用价值
将戏剧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价值,不仅限于戏剧作为一种
综合的艺术形式本身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其价值也体现在使用戏剧元素进行教学的过程
[1] 王荣生,主编.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7. [2] 王荣生,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14
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话、想象等形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教师在使用戏剧教
学法时不仅要发挥戏剧本身的教育价值,还要充分展现戏剧教学法作用于任务群的独特
价值。
一、提高学习自主性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坚持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戏剧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2]戏剧活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戏剧活动的每一环节几乎都需要学生的合作探究,在开展戏剧活动
前学生分工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确定戏剧活动的焦点问题,在编演环节学生要
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这在无
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丰富想象力
陶行知说:“想象力在文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是 文学教育[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在读懂文本语言、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借助自身
的经历以及阅读经验,通过想象加深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4]孙绍振在《文学文本
解读学》的前言中写道:“在想象中进入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设想自己是作者与作品对 话,才能化被动为主动。”[5]戏剧教学法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角色身份,让学生有机会
成为文本解读的主动创造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戏剧教学法通过暖身游戏、角
色扮演等戏剧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为
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增强表达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勾连起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学生知识的获得、学生的成长是在角色表演中逐渐实现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学习是要 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中[6],在戏剧教学法中学生可通过扮演实际交往中存在的角色或文
[1] 王毅.学校教育戏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 (日本)铃木忠志.文化就是身体[M].李集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28. [3] 黄淑琴,桑志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0. [4] 明娟.文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5] 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 [6] 池夏冰,董蓓菲.教育戏剧在语文课程中的功能与路径[J].基础教育,2017,14(06).
15
学世界里可想象的角色,获得文化认同,获得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角色扮演是实现交
往的基本途径。 [1]戏剧演出中存在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演员与演员多种交往关系。
戏剧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相对真实的交流语境,为学生的交流制造对话的
空间,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机会。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
言表达也是相当重要的。[2]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懂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
在舞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语言、动作、身体等多种形式去表达与创作。
四、激发写作兴趣
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
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戏剧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通过戏剧教学法为学
生的写作提供交际语境,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去写作,可以其增强写作动机。学生的写作
不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可能是角色需要也可能是小组合作的需要,在交际中学生更愿
意通过角色身份发声。其次,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个人的情感体
验是写作重要的素材之一,好的戏剧活动可以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下,唤醒学生的经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通过编写剧本、诗歌改编等戏剧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途
径。学生的写作不再只是为了某一次作业、某一次专题训练或者某一次考试,而是融入
在戏剧活动中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片段式的写作途径有文本的支撑,融入
了小组讨论,有具体的语境,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章 戏剧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的教学习式与教学模式
第一节 戏剧教学习式
“戏剧教学习式”是戏剧教学法运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习惯性采用的、相对固定的戏
剧方法。笔者将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戏剧教学习式,分为三
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戏剧教学习式、开展学习任务的戏剧教学习式以及进行学习反思的
戏剧教学习式。
[1] 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3. [2] 杨海波.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35).
16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戏剧教学习式
(一)暖身游戏
暖身游戏即暖身活动,就是在进入角色或者开始教学时,教师采取简单的肢体动作、
团队游戏等放松活动来调整学生的状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情境。暖身游戏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 1-3 分钟即可,教师的设计要切合戏剧活动的主题,不能随意设计脱
离文本。例如,教师在讲授诗歌《短歌行》时,选取了朗读剧场的戏剧活动,在正式开
始教学前,教师带领学生唱电视剧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这
个暖身游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情境中。
(二)集体图像
学生通过抓住文本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等勾画出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与
典型环境,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立体认识,对描写环境的整体感知,从而加深对文
本的理解与感知。戏剧表演是一种舞台演出形式,一般需要灯光、舞台布景,但由于教
室的限制很难创设出像舞台一样的演出环境,因此可以通过集体图像加深学生对环境的
整体感知。例如,在课本剧《祥林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扮演不同阶段的“祥林嫂”
时,可以先把祥林嫂不同阶段的肖像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并在表演时通过旁白的形式表
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室剧场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
形象的立体认识。在渲染祥林嫂死亡的悲剧时,学生则可以把祝福之夜的热闹场景描述
出来,用热闹的场景描写衬托祥林嫂的悲剧。
(三)关键事件
学生对戏剧活动中的角色有了基本了解之后,返回文本找到该角色生命中所发生的
能够影响其人生的关键事件,探寻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角色是如何去面对这件事情,
该事件给角色带来了什么影响。通过探索关键事件,加深对角色的认识。学生只有充分
认识所扮演的角色才可能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例如,在铁凝《哦,香雪》这篇
小说中,香雪与同桌比较 “铅笔盒”这一事件对香雪人物塑造的影响。香雪是台儿沟第
一个考上中学的人,她纯洁、善良、渴望知识,是美好的象征。“铅笔盒”事件引出了后
面她在火车上拿鸡蛋和别人换铅笔盒的重要情节。她换铅笔盒的原因,除了对知识的渴
望以外,其实还有她单纯地想听铅笔盒关上时的“哒哒”声,这侧面表现出了她对物质文
明的追求,这也使得香雪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7
二、开展学习活动的戏剧教学习式
学习活动环节,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
完成了文本解读,找到了问题焦点与关键事件,此时师生进入扮演阶段。学生借助戏剧
活动,去诠释文本,去解决矛盾冲突,去体验和感受,去表达和创作。
(一)巡回戏剧
巡回戏剧就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把文本分成几个片段,学生小组讨论选择自己
喜欢的片段进行表演,教师适当参与其中,以角色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巡回戏剧适合篇
幅比较长的小说或者戏剧,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将《祝福》
改编成课本剧,既要展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又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
其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把课本剧分成四个片段: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丧
夫失子、祥林嫂捐门槛、祥林嫂死去,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个片段进行表演。学生在表
演鲁四奶奶阻止祥林嫂摆放祭祀用品时,教师可以暂停向角色提问。师问:为什么不让
祥林嫂摆放祭祀用品?生:祥林嫂是克死了两任丈夫,是个不祥之人,让她去摆弄祭祀
用品是对祖先和神明的不敬。师:这是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教师运用巡回戏剧,节约
了教学时间,教师以观众的身份向扮演祥林嫂的学生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利于学
生理解文本。
(二)日记书信
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借日记或者书信来表达观点或者陈述事件经过,或者学生想象时
空被打破,站在现在的角度与虚构的人物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与沟通。戏剧教学法借助日
记或者书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与角色之间的对话提供了途径,促进了文学阅读
与写作的结合。例如,在讲授散文《背影》时教师提供以下资料:“父亲倚靠在椅子上,
带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朱自清的《散文》,只见他手不住的颤抖,昏黄的眼珠, 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1]教师要求学生以朱自清父亲的身份写一封信给作者,表 达父亲
对阅读《背影》之后的心情与感受。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跨时空与作者对话,这样不仅可
以减轻学生的写作畏难心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三)焦点人物
焦点人物,又译作坐针毡,是以提问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学生饰演文本中的人物坐
[1] 于喆.基于“主问题”教学法的《背影》教学设计[J].智库时代,2019(39).
18
在椅子上接受其他同学询问与其角色相关的问题,以探索人物内心世界。需要注意,学
生提问时指向要明确,问题要清晰,问题要有层次性。焦点人物的戏剧教学习式符合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探究学习
方式。演员和观众之间互动性强,可以在连续不断的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抗压能
力。例如,在讲授《我与地坛》时,学生扮演作者史铁生,坐在讲台上,接受观众的提
问。观众可以根据文本,由浅入深提出以下问题:1.你十五年前第一次摇着轮椅进入地
坛,你的感受是什么?2.你独自在地坛时都在想些什么?扮演者则以史铁生的角色去回
答学生的提问。为了回答观众的问题,扮演者需要充分理解文本,并提前查阅作者的日
记、书信、访谈等材料。学生可以提前准备问题,被提问者则可以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提高提问和回答的质量,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四)教师入戏
教师入戏即教师扮演戏剧活动中的角色,引导戏剧活动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以探索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教师入戏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
极互动与共同发展,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通过参与戏剧活动可以引导戏剧活动的
发展,可以更好地把控课堂。例如,在讲授小说《百合花》时,教师以作者茹志鹃的角
色入戏,说出小说的写作背景:我在写《百合花》的时候,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的丈夫由
于反“右派”活动而陷入危难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起了战争年代的生活与同志之
间的关系。于是就提笔写下了在 1946 年秋天我在前线包扎所做后勤工作时的故事。我
想表现战争年代人们之间单纯的友情,以及战士和人民的真善美。你们读完这篇小说后,
在我描写的那些人物身上看到了什么品质呢?教师以作者的身份入戏,既说出了小说的
写作背景,又提出了问题,引导了戏剧活动的开展。
(五)动作叙述
由小组中不参与扮演的同学,以叙述的方式来形容角色的行为动作并描述角色所处
的环境,扮演者则根据他人的叙述以动作的方式表现出所叙述的情况。动作叙述既可以
提高不参与表演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表演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个
性需求。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语言描述与动作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戏剧活动中,有些学生是不愿意或不善于表演的,那么他们可以通过动作叙述参与到
戏剧活动中。例如,一个学生在扮演曹操朗诵《短歌行》为什么要“仰天长叹”时,另一
个学生可以结合文本进行解释,并在表演的过程中把曹操“横槊赋诗”的动作与场景描绘
19
出来,投影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戏剧扮演的理解。示例如下:建安十三年冬季的一
天,曹操于长江边设酒款待士兵。曹操告诉众将:“今已平定北方,只要除去孙刘联军,
便可实现统一大业。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日后我们将共享荣华。”众将起身道谢,曹操
先以酒祭奠长江,随后大饮三杯,并横槊赋诗。“豪饮三杯、横槊赋诗”短短几句,就把
一个满怀大志,渴望一统天下的枭雄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教学习式,即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文本中的人
物、文本作者等。在一定的学习任务情境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观察和经验以该角
色的语言和动作去表达、去解决焦点问题。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及作者、专家等都是
角色扮演。例如,学生在课本剧《祥林嫂》中,把自己想象成“祥林嫂”,用她的语言去
对话,模仿她的表情与动作,通过角色扮演深入去了解祥林嫂命运悲剧。
(七)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是指学生在没有准备剧本、道具等情况下,根据教师的要求即兴创作简单
的对白和动作,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自己的反应临场发挥。即兴表演要求学生把自己
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即兴表演关注学生情感的自由表现,既可以考
验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可以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节约时间。例如,即兴让学生表演
“祥林嫂”听到“我”关于地狱的回答后的反应。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去表演,有些人应声
倒下、有些人露出一丝笑意。此时祥林嫂可能是害怕、可能是绝望、可能是开心。学生
们通过即兴表演把此时祥林嫂内心可能出现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去发散自己思维,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三、进行学习反思的戏剧教学习式
戏剧活动的结束不是以学生演出的结束为终点,表演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跳出角色
检视戏剧活动的意义、讨论与评价演出的内容,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种戏剧教学习
式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如果我是你”
戏剧活动结束后,作为观众的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角色在扮演过程中做
出的抉择。观众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扮演者根据观众的建议进行反思,在交
流与互动过程中完善表演。例如,朗读剧场中,要求学生扮演曹操朗诵《短歌行》,朗
20
诵的学生表现出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的样子。底下的观众就有提出异议的,他认为,曹
操虽然雄踞一方,但毕竟南方仍然没有统一,此时他求贤若渴,应该表现出真诚与急切
的心情。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语气语调、神态与动作。
(二)“自圆其说”
“自圆其说”就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在对同一件事情上的阐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两者
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
个性化解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文本与解读任务。由于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元化,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例如,学生在解读了《短歌行》后,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谋士,有的人选择加入曹操阵营,
而有的人选择去投奔其他人。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不同选择的同学只要能够
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三)“思想轨迹”
戏剧活动是将人物的情感、想法等融合在角色的对话以及动作中,但角色在扮演过
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动作并不是全部能够被老师及其他学生理解。活动结束后,观众可以
就演员的某一个动作、某一句话或者某一种行为提出疑问,此时学生要向其解释行为背
后的原因。在角色扮演中演员为什么说那句话、为什么做那个动作、为什么做出那种选
择,这些语言与动作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戏剧活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学生最终
还是要回到文本,还是要去理解文本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到文本去探讨动
作表演背后的原因。例如在《祝福》中,祥林嫂为什么会向“我”询问灵魂、地狱的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文本中追根溯源,祥林嫂这样做的原因是她害怕进地狱后被阎王爷劈
成两半。因此,学生在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是要能够说出缘
由的。
第二节 教学模式
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
不同的戏剧活动,但其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相同的。笔者将戏剧教学法在该任务群的教
学模式分为三步:教师说戏,设计教学内容;师生入戏,开展戏剧活动;师生评戏,总
结教学收获。
21
一、教师说戏,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选取故事性强、矛盾冲突明显、人物形象突出的文本采用戏剧教学法,再根
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戏剧教学习式。笔者以小说《祝福》为例,探讨戏剧教学法在
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文本选择戏剧活动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文体思维。”[1]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有
文体意识。戏剧教学法在高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
择不同的戏剧活动与戏剧教学习式。在小说、戏剧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本中,教师可以
选择独白剧、作者多重声音等戏剧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扮演小
说、戏剧中人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了解一个立体人物,与人物产生情
感共鸣,从而加深对人物的感受、理解与认识。而诗歌、散文这种侧重抒情的文本,教
师可以选择朗读剧场、提问角色等戏剧活动。以小说教学为例,小说和戏剧关系密切,
都围绕一定的矛盾冲突促进情节发展,运用艺术加工反映现实社会。“小说与戏剧均产 生于古代的叙事艺术,具有同源性。”[2]小说和戏剧的相互改编层出不穷,比如根据古代
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空城计》,根据现当代小说《骆驼祥子》《白鹿原》《游
园惊梦》等改编的同名小说,外国小说《简爱》《基督山伯爵》等也被改编成话剧搬上
舞台。而在中国古代,戏剧演绎成小说也比比皆是,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就是代表。小
说与戏剧有很多共通之处,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作者通过语言
描绘了一个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对于诗歌、
散文,小说更适合改编成课本剧。
(二)明确戏剧活动教学目标
戏剧本身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师确定戏剧活动的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完成学科教学
目标以外,还要兼具戏剧本身的教育目标。如,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角色意识、
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戏剧小组讨论与编写剧本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观演戏剧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文本本身的教学目标与戏剧活动的教学目
标和之间有融合的部分,但始终要以文本本身的教学目标为主,不要主次颠倒。例如,
在设计《祝福》的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完成文本本身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还要完成学生
[1] 王荣生,主编.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9. [2]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2
在使用戏剧元素与技巧过程中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
达与交流能力,在编写剧本时锻炼文学写作的技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关注祥林
嫂被卖后“丧夫失子”“祥林嫂之问”等关键事件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影响。
(三)提取焦点问题,选择戏剧教学习式
确定戏剧活动及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通过分析文本提取焦点问题,确定各个阶段
所需要的戏剧教学习式。首先,教师要提取文本中能够引起师生共鸣的焦点人、事、物,
然后进行整合,确定最终的焦点问题。比如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
文本了解文本中所写的人、事、景、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透过文本触摸作者以及作
者的心灵世界。所以在确定散文教学的焦点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叙述的主人公,明确作
者的所思所感。在《祝福》一文中,焦点问题就是“祥林嫂之问”,它在一开始就将故事
推向高潮,促使祥林嫂死亡的最终究竟是什么?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着重弄懂的
问题。其次,设计各个阶段所需的戏剧教学习式。例如,在设计“朗读剧场”戏剧活动时,
除了角色扮演以外,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开展“暖身游戏”,让学生放松嗓子,提前
进入学习情境。在设计“独白剧”时,教师入戏和独白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在课本剧《祥林嫂》中,教师主要选取的是“关键事件”“角色扮演”“集体图像”
三个戏剧教学习式。
(四)准备相关戏剧活动教学资源
教师在确定戏剧活动、戏剧教学习式、焦点问题等之后,需要准备相关的戏剧素材。
戏剧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上可以不借助其他的戏剧素材,但是教师如果能
够利用现代媒体或者废物利用等途径提供更多的戏剧素材,为学生在提问角色、朗读剧
场等戏剧活动中创造更加真实的情境,无疑是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师可以动员班上
的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准备道具。但在准备教学资源或者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可能
消耗很多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过多的素材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
师需要利用教室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就地取材,发挥学生想象力营造学习情境。准备
课本剧《祥林嫂》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把教室的桌椅摆成圆形作为表演的舞台,用
扫帚代替祥林嫂的竹棍,讲台作为摆放祭品的桌子,利用多媒体制作鲁四老爷墙上的背
景,在网上下载悲剧以渲染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现有资源,为学生创造较为真
实的戏剧表演环境。
23
二、师生入戏,开展戏剧活动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身体体验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各种戏剧实践活动。
(一)走进文本
“文学接受虽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同时又存在广泛的社会共通性。”[1]学生在阅读
时,不能脱离文本任意解读。课文的解读是戏剧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整体上
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题,正确地解读课文。例如,教师在讲授《祝福》时,要求学生
把《祝福》改编成课本剧,那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改编课本剧,首先要对小说
的主题有明确的认识,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围绕中心主旨进行课本剧的设计;其次要
把握人物性格,话剧中人物的对话要符合其性格。《祝福》被改编成评剧、秦腔、歌剧、
越剧、淮剧、芭蕾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不管是歌剧《祝福》、越剧《祥林嫂》
还是话剧《祝福之夜》之中的祥林嫂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祝福》除了刻
画了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还塑造了一系列在封建礼教中成长的冷酷的、自私的、伪善
的人。环境描写在戏剧和小说中都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思想的
作用。在《祝福》中鲁迅对环境的描写主要包括自然景物、鲁四老爷家室内的陈设以及
人物身上的道具。为了突出祥林嫂之死的悲,特意把她的死亡安排在最热闹的祝福之夜。
写祥林嫂已经沦为一个可怜的乞丐,除了写她的外貌,还加上了她手里的破碗、竹篮和
竹竿。而通过描写鲁四老爷书房墙壁上挂的朱拓和对联、案头上的《康熙字典》《近思
录集注》,把鲁四老爷腐朽、封建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阅读环境描写,可
以发挥想象,进入作者勾画的虚拟世界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将《祝福》改编成
戏剧时,不要忽略这些细节。在改编过程中要注意戏剧艺术形象、故事情节和原著要基
本保持一致。
(二)编写剧本
戏剧活动中编写剧本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中“文
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整体感知文本,通过
小组合作讨论,找到矛盾冲突焦点,然后编写剧本。编写剧本时要忠于文本,不能脱离
文本本身所塑造的人物和场景,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编写剧本过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30. [2] 郭瑛.新时期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24
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充分地讨论、合作与探究。学生在初步完成剧本创作后将其
改编的剧本交给老师,教师对学生剧本的逻辑性、语言的规范性、人物塑造等给予建议,
再由学生进行讨论与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师
生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剧本创作。在编写剧本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
则要适当进行引导,保障剧本的质量。
(三)暖身游戏及解说规范
暖身游戏就是在戏剧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游戏等让学生尽
可能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暖身游戏调整好学生状态后,教师对戏剧活动进行解
释说明。在解说与规范阶段,教师需要明确戏剧活动中学生要遵守的秩序与纪律。在角
色扮演开始前,上台表演的小组需要向观众说明角色职责;在提问角色活动中,提问者
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而被提问者也要确认自己的角色定位。暖身游戏可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但是戏剧活动解说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戏剧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例
如在课本剧表演前,教师进行以下解说和规范:1.由于本课选取的是“巡回戏剧”每个小
组选取其中一个片段进行表演,因此在表演时,每个学生要将扮演的角色名称贴在衣服
上;2.一组学生在表演时,下一组学生要做好准备,以保障演出的连贯性;3.学生在表
演过程中要严肃对待,不要无故暂停或者脱离自己的角色。观众也要遵守观看纪律,不
要交头接耳;4.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评价表为每位学生或者小组打分。
(四)戏剧呈现与分享
扮演与呈现是戏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戏剧呈现的过程,需
要师生共同参,并形成沉浸式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分享,就没有真正意
义上的戏剧欣赏。扮演活动后需要进行分享与讨论,这是戏剧活动的延伸,也是戏剧活
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个课堂生成的过程。教师通过讨论的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戏剧
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可以验证观众是否积极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
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并要把这些内容及时转化成教学内容。但小组讨论必须掌握时间,
教师要提醒小组成员把握时间,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有人问祥林嫂的扮演者,
在祭祀活动时,四婶要你把祭祀用品放下时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
讨论,有些人从“祥林嫂”自身去反省,有人则批评封建礼教。在讨论过程中,师生透过
表演去深入了解人物及文本。
25
三、师生评戏,总结教学收获
(一)教师的反思与评价
在评价环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戏剧活动进行中肯的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同
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点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评价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戏
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正向引导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戏剧活动。其次,教
师要反思教学过程流畅形、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等问题。因开展戏
剧活动需要较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教师还需要反思个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
能力等是否合格。
笔者为课本剧《祥林嫂》所设计的教师自评表如下:
表 3-1 教师自评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反思
教学目标
课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戏剧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教师过程
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生成与把握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教学能力
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
应变能力
(二)学生的反思与互评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在戏剧活动过程中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按
照原先的计划完成戏剧活动。在教学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
戏剧活动中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同时作为观众的学生也需要给表演者表现提出建议,表
演者是否能够激起观众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否激起自身对表演的欲望是评价戏剧活动
的重要因素。如在表演课本剧《祥林嫂》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对
话和动作是否流畅自然。
26
(三)评写结合
学生在完成戏剧表演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撰写观感和评论,并在课堂上阐述个人
的观点。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任务与扮演角色,对文本中的人物再次感知,去探索所扮演
的角色言行背后的原因。作为一名在台下观看戏剧表演的学生,可以作为一名观众去表
达自己对戏剧表演活动的感受,这个“写”的过程有明确的“读者”,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
的得体性。在学生的这种互动过程中,既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也对其他表演的学生进行
了评价。例如,学生在观看完《祥林嫂》课本剧后,与角色扮演者对话,以加深对角色
的认知。如有观众就提问柳妈,你认为祥林嫂的死与你有关吗?此时作为扮演者的“柳
妈”认为是“杀”死祥林嫂的不是自己,而是穷和饿。这时教师给出正面引导:柳妈是给
了祥林嫂的希望的,但是赎罪后的祥林嫂没有得到救赎。“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而是
彻底的绝望。
为了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好学习评价表,给
学生的表演提供参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笔者为课
本剧《祥林嫂》所设计的评价表如下:
表 3-2 课堂表现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评分 1-5) 自评 生评 师评
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意识
学习态度端正,小组成员能够做到各司其事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剧本创作
剧本忠于原著,有戏剧性
语言规范得体,对白符合人物性格
资源整合力 舞台布置、道具和服装符合剧本场景及人物身份
舞台表现 语言流畅、声音洪亮、表情自然、感情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