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政社协同视域下开发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研究 |
课题类别 |
太仓市级 |
立项编号 |
GZ-L202123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四(9)班学生 |
地点 |
厨房教室 |
时间 |
2024年2月23 日 |
研究主题 |
政社协同视域下厨房教室课程:《品中华文化 闹元宵喜乐》 |
所要解决问题 |
1.认识并了解元宵节知识及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制作汤圆的动手实践能力; 3.达成校社协同育人目标。 |
研究方法 |
实践研究法、课堂研究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1.研究主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开发厨房教室课程 2.核心概念界定: 政社协同: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教育治理的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简政放权,管理转型,实行与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厨房教室课程:厨房教室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学校编写校本资源材料,借助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增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 3.需解决的问题: (1)认识并了解传统节日食俗;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基本生活技能; (3)挖掘周边社区、家长资源,达成政社协同育人目标。 4.本节厨房课设计意图: 结合元宵习俗,制作相关节日传统美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引导学生探究美食背后的营养成分、来源等,传承民俗文化。 5.理论、理念说明: 厨房教室来源于生活实际经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增加经验的资源,让他们在生活中习得更多。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劳动课程性质、目标等,它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6.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厨房教室课程充分考虑学生年级段特点、动手能力等,以校本资源为上课素材,根据传统节日、生活实际制作相关美食,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2.课程需要有相关的劳动技能评价表,多维度评价。 |
物化成果 |
掌握制作汤圆的方法 |
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开发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研究
《品中华文化 闹元宵喜乐》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太仓市明德小学
观察班级 |
|
执教老师 |
|
执教课题 |
|
观察者 |
|
观察时间 |
|
活动流程 |
教师教学行为 |
学生学习表现 |
以学思教 |
活动一:健食课堂 糯米飘香 活动二:巧做汤圆 民俗传承 活动三:品尝汤圆 软糯香甜 |
|
A.认识糯米 A1.学生能够了解元宵节相关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下认识糯米及其生产过程;; A2.学生能够了解糯米的食用价值; A3.制作汤圆时如何使用糯米; B.制作汤圆 B1.学生学习汤圆制作步骤; B2.学生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实践制作汤圆,掌握基本的制作技能; C.品尝青团 C1.学生品尝汤圆,了解汤圆是元宵节的民俗之一; C2.引导学生了解南北元宵差异,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
|
|
【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
政社协同视域下厨房教室课程
——以《品中华文化 闹元宵喜乐》元宵包汤圆为例
执教者:浏河镇闸北社区志愿者;上课时间: 2024年2月23日;上课班级:太仓市明德小学四年级9班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政社协同视域下开发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子课题;立项时间:2021年5月;编号:GZ-L202123;主持人:张静 蔡庆;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2.核心概念界定:
政社协同: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教育治理的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简政放权,管理转型,实行与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德育实践课程:德育实践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活动,增进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它把已有的经验以活动的形式转换给学生,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和主体性。
政社协同构建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探索研究:以政社协同的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家庭多元教育主体协同共治的教育治理新途径,共同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
3.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系统,使得多方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多方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政府、社会、家庭能全方位多角度支持学校工作,共同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 探索政社协同下多方合作的操作模式和具体策略,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德育实践课程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家长、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能力。
2. 变革以知识德育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
3. 变革对学生的传统型评价,进一步关注过程性、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4.研究主要内容:
(一)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学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文献研究:以《课程论》等著作为主要学习文本,通过文献学习了解关于课程的概念、课程的价值、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的运作等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深入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政社协同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推进路径、相关措施方法等。
(二)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研究
一是形成德育实践课程框架纲要
1.家长驻校微课程开发。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等形式,在家长中深入挖掘各类资源,招募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启“家长驻校”办公活动,带领孩子在校园内或者走出校园开设德育实践类课程。
2.十分钟德育圈研学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圆心,寻访半径10分钟距离内吴健雄墓园、朱屺瞻纪念馆、浏河明清一条街等,与周边社区、友好单位共同开发假期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志愿服务等课程。
二是课程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根据学校德育分年段实施纲要设定各年级德育实践课程具体目标,注重课程实施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家校课程、校社课程活动设计中遵循生活性、兴趣性原则,通过自主体验、交流、讨论等形式落实每月一次各年级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
(三)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协同开发的路径研究
一是政社协同视域下家校共同开发路径的研究。前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在课程实施路径上采取全员参与的宣讲式课程、自主选择的家庭教育课程、协同推进的家长微课程等途径服务学生。
二是政社协同视域下校社共同开发路径的研究。学校主动牵手政府、社区,邀请政府、社区、企业条线人员走进校园提供课程和参与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友好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评价研究
一是过程性评价。利用学生成长手册做好过程性评价,充分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整体参与情况,同时,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改进后续活动。二是总结性评价。它是评价的显性成果。不同的活动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考察探究类的主题,可以通过研究报告、获奖证书、体验反思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等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对于社会服务类的主题,应构建自评、互评、师评、社会评等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评价机制;对于职业体验类的主题,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职业体验活动计划、职业体验报告、职业体验反思小结等材料,对学生职业体验活动的收获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三是知识技能性评价。比如,考察探究类活动可采用成果汇报、答辩等方式;社会服务类活动可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设计制作类活动可以结合实践操作技能考查;职业体验类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体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五)政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案例研究
通过对政社协同视域下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整合学校各项活动形成“主题式”的德育实践课程方案,进行课程学习方式的研究,共同做好德育实践课程的开发工作,开发校本教材,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厨房教室课程
2.核心概念界定:
政社协同:政社协同是在政社互动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教育治理的需要,围绕新时代育人目标,通过简政放权,管理转型,实行与社会组织、单位与个人,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共同行动,共建教育机制,共享教育成果,提高教育领域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厨房教室课程:厨房教室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学校编写校本资源材料,借助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增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
3.需解决的问题:
(1)认识并了解相关节气、传统节日食俗;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基本生活技能;
(3)挖掘周边社区、家长资源,达成政社协同育人目标。
4.本节课设计意图:
结合相应节日习俗,制作相关传统美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引导学生探究美食背后的营养成分、来源等,传承民俗文化。
5.理论、理念说明:
厨房教室来源于生活实际经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增加经验的资源,让他们在生活中习得更多。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劳动课程性质、目标等,它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6.观察量表维度:
是否能够认识糯米;是否能够掌握制作汤圆的方法;是否了解食物与习俗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意识。
7.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三、课堂活动单
【活动一】健食课堂 糯米飘香
通过观看视频《元宵节》,同学们了解了元宵节的由来,以及元宵节的习俗,尤其是讲到汤圆、元宵时,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学生1:我吃过,是我奶奶做的,奶奶说它在我们老家叫元宵,要在面粉中滚一滚。教师:对,南北方过元宵,做法不同,称呼也不同,有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意思。学生2:汤圆为什么要用糯米粉做,不用普通面粉做呢?学生3:汤圆是怎么做成的?学生4:我也想吃汤圆。
带着学生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制作汤圆的厨房教室实践课。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对元宵及汤圆的兴趣。
【活动二】巧做汤圆 民俗传承
准备食材:糯米粉、芝麻馅儿、豆沙馅儿
1.把250克糯米粉倒入盆中,倒入适量温水。
2.开始和面,直至形成一个有韧性的面团。
3.将面团揉搓成长条形,揪一小块一小块放至桌面上
4.在小方块中包入事先准备好的豆沙或者芝麻馅,并搓揉至接近圆形后,放入容器中。
5.所有的都包好,煮开水,下入汤圆,煮至浮起来就可以了。
6.10分钟后,就可以出锅啦!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制作汤圆,掌握制作汤圆的方法。
【活动三】品尝汤圆 软糯香甜
学生品尝的同时,了解汤圆的营养价值,知道汤圆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也是中华传统民俗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品尝实践成果,了解吃汤圆是元宵传统习俗之一,同时也了解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的习俗差异。
研究反思
通过饮食观念、食品营养、饮食文化等知识引导,结合烹饪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这些都是元宵习俗,通过厨房教室课堂引导学生从小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