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 2024 — 2025 年学年度第 二 学期)
课题名称 |
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研究 |
课题编号 |
L2023030 |
承担单位 |
太仓市明德小学 |
立项时间 |
2024.4.25 |
主 持 人 |
陶宇琦 张斯雨 |
联系电话 |
13915785760 |
E-mail |
528932302@qq.com |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
课题名称 变更为 |
|
完成时间 延期至 |
|
主持人 变更为 |
|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
|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
1. 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目标体系建构 基于 GBL 理念建构低段写话目标体系,需双向锚定课标要求与学习花园场域特性,将 “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等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目标。从知识(量词 / 句式建构)、能力(观察 — 表达转化)、素养(审美 / 文化渗透)三维度分层设计,如基础层 “用数量词描述景物”、进阶层 “有序串联多景物”、拓展层 “融入季节文化联想”。结合花园资源季节性与学生差异动态调适目标,形成 “素养导向 — 场域适配 — 分层实施” 的闭环体系。 2. 课例实践《有趣的比喻句》解决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与教材融合的问题 课程突破学科壁垒,将语文与美术、科学观察结合。例如“趣园寻趣”活动中,学生先绘制“云朵变形图”,再用比喻句描述画面;绘本共读《我家的动物园》则融合生物特征分析与文学想象。这种“观察—绘画—表达”的链条式学习,不仅强化了比喻句的运用技巧,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跨学科思维。 3. 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内容选择的研究。 根据课标,把握写话教学的核心目标,准确设计“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学情,科学把握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上述设计原则,结合学习花园内的资源,对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 |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
(一)理性认识 1. 写话教学部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 2.在实践中深化了学习花园的作用意义 3. 基于GBL的写话教学有了体系化认知 4. 深化了对学习花园场域作用价值的认识 (二)实践成果 1. 提出了学习花园写话教学认知共生模型 2. 对学习花园学习场域适配低段写话的学习资源进行了梳理 3. 结合部编版教材与学习花园场域资源确定了写话教学的内容选择 4. 确定了基于学习花园小学语文低段写话的系统化目标体系 |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存在问题: 问题一:明确不同写话主题下学生需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并设计结构化目标框架存在困难。 问题二:验证“观察表达类”写话实施途径的可行性以及优化活动流程与任务设计面临挑战。 问题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主体、过程、工具)和设计针对写话能力与素养的评价指标存在难题。 改进措施 问题一解决方案: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四维度出发,将写话主题分为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等类别,对应不同素养重点。采用“基础层—进阶层—拓展层”三级架构,如自然观察类目标可设为“用数量词描述—多景物串联—文化联想”,形成主题与素养对应的结构化框架。 问题二解决方案:通过对照班级实验验证可行性,实验班用“感官体验—符号转译”等四步观察法,对比表达能力数据。引入“场域资源适配度”工具优化流程,针对学生表达弱点,如动作描写空洞,增加具身体验任务,依场景线索引导逻辑表达。 问题三解决方案: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多元评价主体,设计“学习花园成长图谱”可视化过程,记录语言、思维等维度进阶轨迹。开发“花园评价指南针”,将抽象指标转化为场域化描述,如“审美创造”对应能否用花园素材辅助表达,实现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
1. 基于学习花园的小学语文写话实施途径的研究。 依托学习花园生态资源与实践场景,构建“观察体验—符号转译—情境表达”的实施路径。通过“感官探索站”(如触摸树皮、闻花香)积累素材,设计“信物采集—思维导图—短句生成”的三阶活动流程。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班开展“四步观察教学法”(感官体验、语言转译、创意重构、多元表达),对照班沿用传统模式,通过表达能力前测后测、课堂观察日志优化流程,形成“场域体验—语言建构—素养内化”的实施模型。 2. 基于学习花园(GBL)的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实施的评价策略研究。 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系,融合场域特性与素养导向。确立“教师观察+学生互评+家长参与”主体,开发“花园评价指南针”,将抽象指标转化为“能否用落叶拼贴辅助表达”等情境化描述。设计“成长图谱”记录语言(量词→比喻句)、思维(无序→逻辑)进阶轨迹,采用“树叶评价卡”(√/△/×)开展信物采集等活动中的即时互评。结合花园季节性资源,如秋季聚焦“色彩描写准确度”,通过前测后测数据与课堂录像分析,形成“场域体验—评价反馈—教学优化”的闭环。 |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