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
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现状研究
◎苏清芳 张智颖 王娜
(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摘 要] 以“双减”政策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
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宣传体育课后服务
的方式不同,大部分受访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宣传效果好,且所有受访学校都制定了应急方案;受访学校有增设
不同种类的服务项目,不同项目的参与人数不同,大部分受访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时长超过一小时。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体育课后服务;城乡小学;延安市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8817
(
2024
)
01-0075-03
【基金项目】2022 年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2BJY29。
【作者简介】苏清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张智颖,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王娜,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076
丨 体育视野 丨 2024年1月上半月 丨
4.
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实地考察了延安市部分城
区和乡镇小学,充分了解了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
后服务的开展现状。
5.
数理统计法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去除无效问卷后,运用
Excel
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用
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为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6.
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据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对“双减”政策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
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双减”政策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
服务管理现状
1.
体育课后服务的宣传情况
如表
2
所示,延安市城乡小学宣传体育课后
服务的形式主要是线上和线下,其中,公众号这
一形式的占比为
71.4%
,线下召开家长会的占比为
75.0%
。城区小学主要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宣传,主
要是公众号和微信(
QQ
)群,分别占比
85.7%
和
78.6%
,乡镇小学主要采用线下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进
行宣传,占比为
92.9%
。
表
2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宣传体育课后服务的方式
(多选)(n=
28
)
宣传方式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召开家长会
8
13
21
75.0
告知书
4
2
6
21.4
班会宣传
7
5
12
42.9
公众号
12
8
20
71.4
微信(
QQ
)群
11
6
17
60.7
如表
3
所示,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
宣传效果中,宣传效果为“比较好”的受访学校占
比最高,为
53.6%
,宣传效果为“不好”的受访学
校数量为
0
。其中,宣传效果为“非常好”的城区
小学的占比高于乡镇小学,这说明城区小学体育课
后服务的宣传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区媒体
覆盖率高于乡镇,城区小学家长对体育课后服务的
认知程度和接受度也强于乡镇小学家长。
表
3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宣传效果
(n=
28
)
效果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非常好
5
3
8
28.6
比较好
7
8
15
53.6
一般
2
3
5
17.9
不好
0
0
0
0
2.
体育课后服务的安全保障情况
笔者调查发现,受访的这
28
所小学均制定了体
育课后服务应急方案,这为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教
师减轻了压力,学校所制定的体育课后服务应急方
案是安全保障的基础,可以降低学生在体育课后服
务中发生意外的概率。
(二)“双减”政策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
服务实施现状
1.
体育课后服务的项目设置
从表
4
可以看出,在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
课后服务开展的项目中,足球项目的占比最高,为
96.4%
;在乒乓球项目上,城区小学与乡镇小学的
差距较大 ;在武术项目上,受访的乡镇小学均未开
设武术项目。笔者发现,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
各学校有增设不同种类的项目,但从总体来看,所
开设的体育课后服务项目依旧较少并且具有局限性。
表
4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项目
(多选)(n=
28
)
项目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排序
足球
14
13
27
96.4
1
篮球
12
13
25
89.3
2
花样跳绳
7
7
14
50.0
3
健美操(啦啦操)
5
8
13
46.4
4
乒乓球
2
9
11
39.3
5
羽毛球
4
6
10
35.7
6
跆拳道
5
1
6
21.4
7
田径
3
2
5
17.9
8
武术
3
0
3
10.7
9
其他
1
0
1
3.6
10
游泳
0
0
0
0
11
网球
0
0
0
0
11
冰雪运动
0
0
0
0
11
排球
0
0
0
0
11
2.
体育课后服务的组织形式
从表
5
可以看出,在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
服务的组织形式方面,受访的
28
所小学中没有一所
学校采用俱乐部、特长班和区分性别的组织形式,
丨 体育视野 丨 2024年1月上半月 丨
077
受访小学多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小学体育课后服务,
占比为
82.1%
。受访的城区小学中,以同一年级为
组织形式的占比为
71.4%
;而受访的乡镇小学中,
以混合年级为组织形式的占比为
85.7%
。体育课后
服务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体育课后服务组织形式。从整
体上来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组织形
式仍然较为单一。
表
5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组织形式
(多选)(n=
28
)
组织形式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社团
11
12
23
82.1
混合年级
3
12
15
53.6
同一年级
10
2
12
42.9
兴趣班
2
2
4
14.3
同一班级
1
0
1
3.6
俱乐部
0
0
0
0
特长班
0
0
0
0
区分性别
0
0
0
0
3.
体育课后服务项目参加人数
由表
6
可知,在受访学校中,体育课后服务项
目参加人数在
21
~
30
人的占比最高,为
28.6%
。
在受访的城区小学中,体育课后服务项目参加人数
在
31
~
40
人的占比最高,为
35.7%
;在受访的乡
镇小学中,体育课后服务项目参加人数在
10
~
20
人和
21
~
30
人的占比最高,占比均为
35.7%
。笔
者认为,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一般项目参
加人数与学生的数量、学生对项目的感兴趣程度、
学校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组织形式有关。
表
6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一般项目参加
人数(n=
28
)
人数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10
人以下
0
2
2
7.1
10
~
20
人
2
5
7
25.0
21
~
30
人
3
5
8
28.6
31
~
40
人
5
2
7
25.0
40
人以上
4
0
4
14.3
4.
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频率
从表
7
可以看出,受访的
28
所小学中,每周
开展
2
次体育课后服务的学校占比最高,为
64.3%
。
笔者认为,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
展频率与学校的器材数量、师资力量有关。
表
7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频率
(n=
28
)
开展频率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每周
1
次
2
1
3
10.7
每周
2
次
8
10
18
64.3
每周
3
次
3
2
5
17.9
每周
3
次以上
1
1
2
7.1
5.
体育课后服务开展项目的时长
从表
8
可以看出,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开展体
育课后服务的时长为“
60
分钟以上”的占比最高,
为
67.9%
。笔者调查发现,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时长一般
在
40
分钟以下,“双减”政策出台后,延安市受访
城乡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时长有了明显的变化。
表
8
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项目时长
(n=
28
)
时长
城区小学
(
n
=14
)
乡镇小学
(
n
=14
)
合计
占比
/%
40
分钟以下
0
0
0
0
40
~
60
分钟
4
5
9
32.1
60
分钟以上
10
9
19
67.9
(三)“双减”政策下延安市城乡小学体育课后
服务相关结论
延安市城乡小学宣传体育课后服务的形式不同,
城区小学以线上为主,乡镇小学以线下为主。大部
分延安市受访城乡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宣传效果较
好,且受访的
28
所延安市城乡小学都制定了体育课
后服务应急方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大部分延
安市受访城乡小学增设了不同种类的项目,以传统
项目为主,组织形式以社团为主。大部分延安市受
访城乡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频率为每周
2
次,
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项目时长超过一小时。
参考文献:
[
1
] 唐珺.初中化学小班化教学优势分析与实施策略 [
J
].天
津教育,
2019
(
24
)
:
170+172
.
[
2
] 王湖滨,马云.上海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
建议 [
J
].上海教育科研,
2022
(
3
)
:
17-23
.
[
3
] 姚玉琴.区域实施弹性离校的调查分析与实施建议 [
J
].
江苏教育研究,
2018
(
31
)
:
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