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学习资料

作者: 时间:2025-01-07 点击数:

课题理论学习记录卡

太仓市明德第二小学

       2024523


阅读书目

阅读文章:

1.《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2.《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理论学习

交流摘录

1. 课题主持人李雪组织阅读2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现状以及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现状提出针对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实施建议,以期提高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李雪: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得到持续更新,特别是在“五育”并举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音乐节奏教学当前尚处于教学落实的探索阶段。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节奏感是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最佳时期和重要的阶段。在音乐节奏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活跃气氛,合理利用音乐器材,结合生活引导学生感知节奏、把握节奏,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张雅格: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可以保证专业对口,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比较强,但是在教学中难以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或者音乐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通过节奏教学培养学生的乐感。

朱晨笛: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编制了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内容,但是从教师的教学培养情况来看,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比如,在节奏教学中,教师仅采用拍手或者敲桌子的方式进行节奏演示,让学生感受节奏韵律。这种教学方式在开始教学阶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后续长期的教学中,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参与到节奏教学中,影响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降低音乐节奏感培养效果。


胡赟逸: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 段是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在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在培养学生音乐 技能和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方面,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有限,对音乐知识没有过多的了解;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但是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掌握音乐知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保证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师可以从节奏感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音乐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

李雪: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思考。

可以运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是一种既高效又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器乐演奏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的规律,提高 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奏技巧。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选择适宜的乐器。对小学生而言,简单易学的打击 乐器如小木鱼、手鼓、节拍鼓等都是比较合适的 选择。这些乐器操作简单,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 节奏变化和韵律之美。

使用“声势律动”教学法利用音乐中的节奏律动来进行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前半部分可以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前奏较长的歌曲时,在前奏部分利用手掌、脚掌或各种 可以打节拍的身体部分来带动学生共同听节奏和打节拍,使学

生集中注意力感受音乐节奏,并用手拍打音乐节奏,感受音乐的美感,学生在进行声势律动的感受过程中,会逐渐领悟到音乐的奥妙,也会自发去探索音乐所蕴含的其他元素;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寻找一些舞蹈视频,与学生在进行声势律动时,跟随视频一起跳简单的舞蹈,在课堂开头先热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有积极作用。


学习体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应结合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音乐器材、现实生活、肢体动作、游戏活动以及视听体验等途径加强节奏感教学,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加强对节奏感培养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强调审美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积极加入到音乐节奏感训练中,从而提升音乐节奏感教学效果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