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主持人组织阅读2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展开讨论 1.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重视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家长理解不够、脱离生活、缺乏氛围等问题。学校对音乐节奏教学资源投入少,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家长忽视音乐素养培养,教学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音乐学习收获有限,难以培养核心素养。 科学举措与改进策略:打造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如在“好朋友”单元设计多种贴近生活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实用性和价值。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鼓励创新研究,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如通过教唱不同歌曲培养学生情感。激励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结合生活学习,分组讨论总结,增强核心素养。发挥家长作用,如邀请家长参与《小手拉大手》教学,促进亲子交流。增强实践应用,用生活实例教学,如教三拍子歌曲引导体验,巩固音乐素养。加强师生交流,教师理解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如《五星红旗》教学中培养爱国情怀。 2.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养的关键。许多孩子因缺乏乐感而对音乐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培养节奏感至关重要。 3. 培养策略 借助游戏建立节奏感:教师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节奏,为培养节奏感奠定基础。如采用模仿游戏,让学生模拟动物、物体声音,还可创新设计“快乐农场”等模拟游戏主题,依据学生模仿声音变化展示节奏,使学生感受创编节奏的快乐。 利用肢体动作培养节奏感:教师应创新音乐学习素材,将音乐赏析与肢体动作结合,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受节奏变化,替代传统乐器培养节奏感。例如在欣赏《拍手拍手》时,教师带领学生围成圈,通过拍手、脚踏步等动作建立节奏感,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增强肢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通过听力训练提升节奏感:音乐节奏感培养与听力密切相关,音乐教学应与听力训练融合,培养学生欣赏理解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自然界声音,如动物叫声、机器声、自然现象声等,通过听音辨识训练增强听觉能力,提升音乐审美。还可演奏不同乐器,让学生辨别节拍,熟悉乐器,体验韵律节奏,学习打击乐器操作,感受音乐节奏,获得参与乐趣。 4.总结与展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新课改形势,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有效策略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和快乐,提升音乐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