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 时间:2024-11-29 点击数:

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

大单元教学是指结合教材自然单元或是以某一主题重组单元来展开教学,大单元作业是对学习每一块知识的系统梳理,其可以是同一主题的重组练习、层层递进的知识巩固练习等等。在完成学习后,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优质作业内容,使其能系统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以往的作业设计形式来讲,大单元作业设计具有系统性,通过对不同课时中相同知识点的整合,将知识内容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

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除了运用在复习课中,同样也能结合在作业设计中。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与优化作业时,通过将思维导图渗透到作业中,让学生能够根据对思维导图中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去完成作业,教师也可以总结教学重点,从而优化作业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作业的思考和探究去构建思维导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作业设计的创新。

   一、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势

作业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设计少量且优质的作业,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使其能有更多时间发展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了探讨的话题。如何才能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份明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学习能力,正是我们探究的方向。

而大单元作业设计与以往单课时作业设计有较多不同,更能体现作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大单元作业设计往往从一个最基本、最直观、最简单的概念开始,然后不断增加其深度与难度,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本单元所有知识和技能,由此形成具有递进性、阶梯状以及螺旋上升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所参与的每一个作业项目都与前一项目有关联,如此形成环环相扣的作业内容,强化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数学大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时难度较大,所以也需要教师将学科大概念分为具体问题,再将这些问题落实下去,主要体现在作业中去。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使零散化的知识内容更加结构化,同时通过分解重点内容,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利用实践活动等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从中学会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

单元作业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某一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前后课的联系,不同小主题教学单元当中可以设计相似的作业题目,同一单元也可改编同一类题目,同时要确保单元作业设计的灵活性,并具备一定拓展性,设计题目有进阶性、连续性的特点,这样的作业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如何有效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也成为探究的难点。这需要老师重新整合知识、编排练习,同时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核心大概念,又能够层层递进。通过探究,主要分为了以下几方面。

  1. 确定大单元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前,可以先确定好大单元目标,数学作业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向综合性转变。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目标设置可以从单元知识技能、核心素养目标、素质教育目标以及综合教育目标几方面进行整合和梳理。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作业,教师首先需要提炼单元核心素养的目标,以此为参照,确立大单元作业的主题和侧重点。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需紧扣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深入研读《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结合大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好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目标。

    “空间观念目标”,即可以将一些与图形学习有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作业的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业设计可以从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抽象、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入手,紧扣“空间观念”进行设计,在分层作业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2. 理清知识结构,完善大单元内容

    在进行作业设计前,教师还要先理清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进行重组,教师可以着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感知,旨在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探索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罗列知识体系。蕴含单元核心知识的大单元作业内容能为学生巩固与内化单元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构知识结构后,根据知识脉络再次梳理内容,并根据对应内容进行作业设计,使作业始终围绕同一知识体系。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在学生初步完成单元新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复习为首要目标的作业,选择更综合的题目类型。可以将知识总结为计算的算理与算法,概括出除法计算的共同点,再根据大概念设计相关的作业,可以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也可以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通过多种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3. 结合大单元特点,创新作业形式

    在作业设计时,还应注重作业的创新性,而不是枯燥的习题。与抽象的数学概念相比,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用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融入一些游戏化、具象化元素,以此创设相关作业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且数学中的应用题大多以生活问题为素材。在设计单元的数学作业时,可以将生活现象、问题等融入生活化作业情境中,以此建立学生与生活间的关联。

    例如《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单元作业设计就可以与小学通用技术学科相融合,要求学生利用编程绘制电子版统计表与统计图等。这样,通过融合作业的设计,可以丰富数学作业内容,同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关联性知识与技巧,使他们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重新创设课堂,将学过的统计知识融入其中,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作业的设计也要更具开放性、综合性,充分体现大单元。

    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调查类作业,要求其调查家庭月消费情况,并将消费项目列出来,结合调查情况绘制统计图。学生在完成这一实践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家长讨论项目支出的内容,再根据综合材料完成相应的书面报告。实践调查类作业可使单元作业趣味十足,可将学生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使其从中获取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增长。

    三、思维导图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需要注重创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知识学习。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充分理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事先总结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思维导图中找到并使用相应的知识点去做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作业设计的意义得到升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完成作业。

    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课堂思维导图,总结重要的知识点,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去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进一步增强作业内容的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根据作业的内容,联系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去构建思维导图,从而高效地投入作业的学习,以促进数学作业的优化。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设计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应用思维导图也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应该科学地进行数学思考,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简单来说,在小学数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这种方法可以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性。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