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程记录: 一、导入 踩影子游戏 二、探究 活动一、认识日晷 1.(播放日晷介绍视频)学生初步认知这个计时工具。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日晷的结构,初步分析日晷计时的原理。 3.布置任务:做一个简易日晷来探寻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做一个简易日晷 观察结构:晷面和晷针。 1.晷针制作,学生先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晷针,再汇报,可用多种方法。 2.晷面制作,与课本上的观察图对比,思考难点——如何画出同心圆,(播放用回形针画圆的方法) 3.学生制作,并标注方向。 活动三、用自制日晷记录影子 1.先来思考一天中,太阳的变化。高度变化:低→高→低;方向变化:东南→南→西南 2.猜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3.播放如何观察记录的视频,并提醒注意事项 4.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区域内(提前在场地中确定方向)用自制日晷观察影子并记录。 5.教师播放提前录好的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视频。 活动三、研讨 1.师生总结:由于太阳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长短发生了“长→短→长”的变化;又由于太阳是东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2.通过图画的方式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 思考记录: 1、科学探究不单单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有关科学探索的意愿、方法和自信。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实验、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模型的构建等方法,这都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并能使其拥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有效的解决思路。 2、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发展科学思维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提出新想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本课中学生对日晷的自主选材、自主设计、自主制作、测量影子的变化灯过程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脚手架。 3、渗透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日晷,开展测量活动,评价改进日晷,继续测量太阳影子的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