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 2023 — 2024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 |
《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制的构建研究》 |
课题编号 |
L2022061 |
承担单位 |
太仓市明德小学 |
立项时间 |
2022.9.15 |
主 持 人 |
高燕红、王珺瑶 |
联系电话 |
|
E-mail |
|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
课题名称 变更为 |
|
完成时间 延期至 |
|
主持人 变更为 |
|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
|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
1.“寻生命之源起,成青春之茁壮”小小科学家冬令营 2.开展项目化长周期活动 提升综合素养 3.探究性思维引领课堂—课题课例研讨 4.《科创世界 智造未来》—组织小院士参加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 5.开展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小院士创新思维的培养(课例研讨活动) 6.《科技畅享 智引未来》—太仓市明德小学第二十一届科技节开幕式暨科技颁奖典礼 |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
附纸在最后 |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1、课题组成员教师理论学习还不够强,更多的世界花费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上,对于国为内学校培养小院士的机制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吸收、内化,对于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刻。2、对于小院士已获得的能力和待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做进一步地调查研究,避免活动开展是低效的、重复的。3、小院士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少年科学院、学校的学习场所展开的,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不够开阔,实践、体验的机会还比较少。4、高峰课程的具体课程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进阶性,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5、近期,小院士参加了太仓市、苏州市、江苏省的一些比赛,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一等奖的人数还不够多,以及基本没有参加全国性的比赛。6、前阶段基本没有邀请专家学者与小院士们面对面地开展活动,小院士的学习视野收到限制,学习热情没有被很好地激发,科技素养的全面提升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
1、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继续加强理论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培养科技小院士的模式,将有价值的方法、经验运用到本课题的实施中。课题组组长按照计划每月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相关理论,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2、前阶段主要开展的是校内的活动,可以创设一些走出校园、实践体验的活动,比如可以带领小院士们参观太仓科技馆、太仓规划馆、太仓垃圾分类站、太仓污水处理厂、太仓博物馆等校外的科技场馆,不断拓宽小院士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索自然,探索未来科技奥秘的热情,为小院士科技素养全方位的提升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3、继续依托校科学院的高峰课,认真上好每一节高峰课,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科技课程,进一步提升高峰课的质量,将提升学生科技素养落实到平时的每一节高质量的高峰课中。 4、带领小院士们参加更高级别的科技比赛,以比赛为契机,让学生攀登更高的科技舞台,通过专项比赛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5、进一步细化小院士的奖惩制度,通过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小院士的更长远的发展。 6、邀请专家老师来校开展专题性活动,开展有关科学精神、创新技能、研究方法等的讲座,开展科普主题的相关体验性的活动,让小院士们与高级别的专家面对面,感受专家身上的科学钻研精神,科学探索的热情以及科学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研究成果:
一、一月研究成果
1.通过小小科学家冬令营活动,小院士们的科学梦迈出第一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与太仓市明德小学“小小科学家”冬令营小院士们手拉手,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播种传承下去。
2.通过本次冬令营活动不仅让小院士们在科技领域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实践放飞理想,科学筑梦,为未来的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二、二月研究成果
1、四年级的小院士首先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做馒头的方法,然后开展对馒头形状进行设计,学生设计完成后开展制作馒头,尤其是学生体验酵母的作用,对学生来说特别神奇,发酵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图形开展制作,制作好后进行蒸煮,学生蒸好后进行品尝,学生会发现自己制作的馒头有一些不足,比如:造型不是自己设计的那样,颜色搭配不合理,有点露馅了等问题,学生记录下改进的意见,以备下次再次开展家庭做馒头时进行改进。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式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掌握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
2、五年级的小院士将紫甘蓝的汁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等液体中,小院士会发现不同的液体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小院士在惊叹颜色变化之余,更激发了他们探索颜色变化的原因,小院士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认识到: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当它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就改变了颜色,整体来看,遇到酸性的物质显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显蓝色,在中性液体中显紫色。小院士经历了从科学现象到科学本质的探索,培养了小院士自主探究的意识,激发小院士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六年级的小院士将一个鸡蛋放入一个有醋的瓶中,过了几天再把鸡蛋从醋中捞出来,发现鸡蛋的外壳变软,轻轻扔在桌面上,鸡蛋像弹力球一样可以弹起来,十分有趣。小院士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寻找科学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白醋后,二者发生反应,蛋壳变成了可以溶解的物质,水一冲洗就溶解了。而蛋清中富含蛋白质,遇到酸会发生变性,于是就产生了弹性。小院士经历了从科学现象到科学本质的探索,培养了小院士自主探究的意识,激发小院士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院士们经历了设计—尝试制作—失败后的反思与改进—重新制作的过程,经历了项目化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项目化研究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小院士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小院士们的综合实践能力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三月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了的探究欲望得到了增强,小院士们喜欢这样充满探究味的课堂。
2.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引导小院士学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的关注,认识到学科学、爱科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的探究技能得到了提升,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四、四月研究成果
1.通过本次竞赛活动,为小院士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小院士来说也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培养小院士们的健雄精神。
2.通过本次竞赛活动,又为小院士们的晋升机制提供材料,各项目负责教师根据小院士的取得的成绩记录进小院士档案,更加明确小院士晋升机制等级标准,小院士们也为了锐意进取更加积极地进行训练学习,提升自身科技技能。五、五月五、五月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小院士了的探究欲望得到了增强,小院士们喜欢这样充满探究味的课堂。
2.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引导小院士学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的关注,认识到学科学、爱科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小院士的探究技能得到了提升,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4.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小院士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5.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6.通过本课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项目化学习的具体方法:提出问题—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开展制作—分享、评价与交流——改进。
六、六月研究成果
1、通过科技节活动,宣扬健雄少年科学院健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领悟吴健雄院士的科学精神。本次科技节开幕式的顺利开展在学生内引起激烈反响,纷纷被科学实验的魅力所征服,对科技类课程的竞赛的参与兴趣浓厚,为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储备优秀后备力量,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健雄少年科学院参与科技类竞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用于开拓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通过科技颁奖典礼,帮助小院士们增强科技竞赛参与的荣誉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比赛过程中,小院士们在集训时不是一帆风顺的,练习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各种失败,从失败中吸收经验教训,重新设计、调整作品,不断将作品进行优化,从而在不断训练中小院士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3.小院士们备赛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的经历,也培养了小院士坚持不懈、勇于开拓的意志品质,吴健雄精神也在此次备赛过程中得以很好地传承。本次借助颁奖典礼,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极大的肯定,我校各位参赛小院士用激情和活力,用聪明和才智在科技的舞台上尽情演绎,展现特长,他们以睿智的科学思维和敏锐的科学眼光,积极实践,勇敢创造。
4.我校各位小院士均取得优异成绩,满载而归,纷纷表示经过这些竞赛,能够激发科技探索的精神,发扬不惧困难、勇攀高峰的品质,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开拓了科技视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不断创新的热情,不断锐意进取。
5.颁奖典礼结束后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将他们记录在小院士档案中,不单单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也激励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们锐意进取,不断突破,晋升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课题组教师教学技能和课题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课题组的几位老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中逐渐有了科研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总能以课题的理论研究为载体,不断进行课堂改革与尝试,打破原有陈旧的课堂模式,不断尝试“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精、尖”的人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年的时间中,高燕红老师作为太仓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中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执教一节太仓市公开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开展一次太仓市的公开讲座《善学善思培素养 善言善行提质量》,指导多位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三位学生获一等奖,六位学生获二等奖,两位学生获二等奖,高燕红老师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王珺瑶老师的一篇文章获太仓市三等奖,一篇论文获苏州市二等奖,一篇论文获苏州市三等奖;皇甫雪莲老师获太仓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黄伟老师获江苏省实验管理人员二等奖,获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优秀辅导员;郭菲老师执教的《我们的水钟》一课获太仓市三等奖,获第二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优秀辅导员称号;管翊茵老师执教的《设计制作小车(二)》获太仓市二等奖,获太仓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优秀辅导员。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老师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