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科室主任“七个一”个人总结

作者: 时间:2024-06-29 点击数:

本学期以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及科研处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教科室主任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即每学期订好一份计划、参与一个课题、开展一次活动、读好一本书、做好一次讲座、带好一个团队、推荐一批成果。现将“七个一”工程的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订好一份计划

本学期,结合太仓市教育局的工作计划、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计划,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师队伍、科研水平、课题研究等情况拟定好学期教研科研计划、校本研训计划、教科室主任“七个一”工作计划。作为学校主课题的主持人之一,同时制订好学校课题的学期推进计划。坚持“活力教育”主张,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证化的课题研究落实学校“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主张。

二、开展一次活动

本学期多次开展科教融合活动。为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全面落实教科研训一体化,扎根课堂教育教学现场,实现科研与教研双融合,以明德小学太仓市学习品质专项课题《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研讨课为契机,2024年5月29日在明德小学举办太仓市小学活力语文同类课题研究共同体暨明德小学教育集团科研协作共同体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角色扮演与审美洞察: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评估——以《北风和太阳》为例。课题主持人张桐老师执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张老师引导学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直接参与文本呈现,旨在探索戏剧型任务群在小学语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多元感知与表达能力。

三、读好一本书

本学期重点阅读了PBL项目化学习设计》等书籍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撰写读书心得,并将书中所学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重点研读了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每月一次推荐的《燃荻》文摘,并认真撰写读书心得,关注当下热点教育科研问题,并做相关拓展阅读,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燃荻》读书心得的撰写和交流。

四、做好一次讲座

本学期面向青年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讲座,结合获奖论文,先阐述了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再详细解析了论文表达上的不同。在写作选题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从六大路径出发,并列举了诸多论文题目进行全面剖析,传授立题的技巧。在论文的结构上,强调重点抓住搜集资料、拟定提纲方面结合论文实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我们了解了撰写论文前素材积累的方法、撰写的技巧以及投稿途径。通过本次论文撰写指导讲座,老师们对撰写论文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写好论文的信心。期望老师们在撰写论文的道路上,都能有一颗沉稳且钻研的心,敏锐且细致的眼,具备深挖研究的能力,成长为具有科研素养的教师。

五、参与一个课题

以发展中心科教处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科研意识的激发、科研知识的普及、科研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指导、科研活动的推进、科研成果的推进等方面深度科教融合。

本学期主持苏州市“十”规划课题《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语文“戏剧型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推进,每月组织课题主题研究,借助课例研究课探索小学戏剧教育的指导策略。本学期举行了太仓市小学语文同类课题共同体活动张桐老师执教《北风和太阳》,以促进学生对言语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深度加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课例研讨课均做到:组内备课研讨—试上—组内磨课—课堂展示、课堂观察记录—再次研讨磨课—课改汇报。坚持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六、带好一个团队

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阶段,了解每位教师具体的发展需求,为老师们提供适时的服务与支持,并给予更多锻炼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以项目建设带动团队发展,结合省前瞻项目“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的评价工具箱”子项目研究活动,我们在校内组建明德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工具箱研究团队,通过每期的活动带领老师学习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活动组织、量表设计等,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教育实践成果的积累与转化。

本学期完善“课题例会制度”带领学校课题主持人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主持人例会,交流学习,共同研讨在各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秀的做法,抱团发展。各个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常规研究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及时的总结、每月的计划,让各个课题的开展变得有条不紊。

七、推荐一批成果

本学期向省级杂志《启迪》、《教法教研》、《新视线——教育与研究》等推荐教师文章。我校教师文章省级发表8篇,太仓市级以上获奖4篇。本学期,继续修改完善《学习花园——牵手世界的活力和美好》一书稿件,已初步形成十几万字初稿。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