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程记录: 一、课题组召开关于课例研讨的会议。 管老师从跨学科理念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课题组的其他老师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管老师执教课题研讨课。 1、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细胞结构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的探究兴趣。 教师通过图片和板书帮助学生回顾显微镜和玻片制作的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玻片制作方法: 取、滴、展、盖、染、吸 2、教师播放一段制取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的方法。 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不同组织的细胞玻片。 3、学生去学习花园摘取植物的花、果实、叶等结构。 学生分组制作植物细胞的玻片。 2、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不同组织的细胞。 3、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细胞。 4、用PAD拍下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 5、学生上传观察的植物细胞到问卷星。 6、小组分享自己的收获。 7、教师利用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向学生更具体地介绍植物细胞的内部的细胞器,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9、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1)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2)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不同。 10、教师布置课后探索任务:了解更多的不同的动植物、人体的细胞,了解细胞更多的秘密。 三、课题组老师开展评课、议课活动。 思考记录: (一)本课例研究重在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提升了科技拔尖人才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跨学科教学案例中,科技拔尖人才们为了探寻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在收集资料、展示小组资料、分享成果等环节都需要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教师为了收集每小组实践的成果,要求学生利用问卷星拍照上传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科技拔尖人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最后的分享任务。 2.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本课的教学中,非常考验科技拔尖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本就是学习的难点,科技拔尖人才们必须清晰地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任务,科技拔尖人才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本课中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是难点,学生如果操作不好就不能找到植物细胞,因此教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特意录制了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如何制取花、果实、叶子等不同植物结构的细胞玻片标本,学生在操作时也非常细心,做的玻片标本非常规范,因此最终的实验效果较好。 3.科技拔尖人才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本课中多次开展了小组活动,包括去学习花园中摘取植物的不同部位的结构,制作玻片标本,完成拍照上传,以及画出细胞结构,这些活动都是在小组讨论,合作共享中完成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碰撞,科技拔尖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每位成员都能非常自信地将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二)本课教师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课中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建构科学观念,获得实践操作技能。老师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花费了很多心思。(1)学习花园是我们学校为学生们创造的一个学习乐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研究植物细胞,认识各种植物,教师提前在植物上挂上标牌,方便学生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取用.(2)室外露天多功能教室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分享交流提供了支持。学生们可以自己去学习花园中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组织,非常方便。同时利用PAD,将显微镜中的细胞拍摄下来,并利用问卷星上交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为后续的小组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同时教师精心布置了教师周围的展板,方便学生展示自己的细胞图,为小组间共享实践成果,分享小组收获提供了可能。学校环境的有效创设,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环境的精心创设,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驱动性任务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