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主持人张钰组织阅读1篇文章。 2. 课题组核心成员交流阅读体会。 学习讨论: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翟晓晓:什么是思辨能力。 借助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技能开展的阅读,思辨性阅读就是批判性阅读。在合理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评估与判断,这是批判性思维也是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一下子理解或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 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图示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引领学生搭建思维支架。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认识问题或深或浅,领悟到的境界有宽有窄,这都是思维整体内在运动机制的不同,导致人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产生差异的具体表现。不同学生对文本会有多元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解读,个体阅读理解必定存在差异。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让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为教师观照、呵护并尊重这种差异提供支架和路径。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当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为终身学习奠基。 张钰:关于小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方法 思辨性阅读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模式,只有全组所有成员都实现了思维的“生长”,学习才算增效。一方面,共同体成员要善于倾听教师或组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形成共同学习的一些常规,让学习活动更加高效。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围绕问题有条理地表述,专注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养成良好的“支持”与“建议”习惯,形成交流和分享的常态机制。 思辨性阅读,需要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寻找支持新发现或新问题的“依据”,这些新发现最后往往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助”和“帮助”习惯。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和他以前在读物中看到的“反面”人物形象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就以这个问题为引子,鼓励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与研究,大家发现:原来这样的神话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不仅走近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走近了人物背后的系列神话故事,更找到了寻找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发现的阅读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