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行动研究 学习讨论;如何立足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模板,拓展课堂形式开展活力课堂教育 二、案例研究 (一)学生作品评析 这张思维导图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前六课时的知识点,主要用了列举和概括定义的方法。 在因数与倍数和分解质因数这两个知识点处,列举了4×3=12和30=2×3×5,形象具体地解释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分解质因数是怎样的形式。而在整理质数与合数时,主要是用了分类的方法,把非0自然数分成了三类:质数、合数和1。 这张思维导图还有需要完善的部分。首先,因数与倍数的部分可以不写后面的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这句话有误),只有算式也能够直接看算式理解含义。其次,奇数偶数是在对2的倍数进行分类,所以应该将奇、偶数的知识整理在2的倍数后面。另外2、3、5的倍数的特征可以将文字变为具体的例子,更为简洁。最后,质因数其实是一个数的因数中的质数,例如12的因数有1、12、2、6、3、4,其中2、3是质数,所以2、3是12的质因数。我们也可以将质因数部分的内容归入因数中,将某个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则可以另外再分出一枝。 (二)剖析教师课堂展示中的思维导图 教师通过示范画图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再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完善,体现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掌握画图策略。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明确画示意图的规范,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借助直观的示意图寻找变化,发现不变的量,明确先求什么,学会根据条件和问题理清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当我们遇到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理清数量关系,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整合 将学生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以及教师绘制的模板放在校园四处,拓展学生的视野。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印象,扩大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