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11月课题研究记录

作者: 时间:2024-11-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制的构建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立项课题

立项编号

L2022061

出席对象

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学习花园

时间

20241125

研究主题

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制的构建研究课例研究课—《生活中的编码》

所要解决问题

1.如何在科技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小院士们的科技素养,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基础。

2.如何在课程中贯穿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培养小院士项目式学习思维,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记录:

本课例研究重在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小院士三方面的科技素养。

1.信息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编码》,小院士们能够认识到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勇于从实践中探究的精神,从而引导小院士深刻理解编码的本质特征。了解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助于小院士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培养主动探索和应用信息科技的意识。

2.计算思维的培养。课程中对编码的学习能够锻炼小院士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可操作的部分通过编码实践,小院士们能够学会抽象和模式识别,这是计算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努力提升小院士的自主、探究、求是、创新的吴健雄精神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效果。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小院士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学习编码,他们能够尝试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产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小院士们通过数字化工具和AI小助手豆包进行学习和创作,能够提高他们运用信息科技进行学习和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4.信息社会责任的树立在学习编码的过程中,小院士们能够了解到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课程中可以包含关于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内容,帮助小院士们认识到在享受信息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思考记录:

执教教师能够根据课题主题进行课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在科技课程中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小院士们的科技素养的问题,通过课堂展示较好地实现了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以及课题所要达成的目标,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基础

生活中的编码》一课以项目化活动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这一节课属于综合性项目式教学,结合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用编码描述秩序》中的第一部分: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据编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化成三个有序的环节,锻炼小院士们避免毫无目的实践活动,学会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并设计活动,培养良好的科技素养。

在使用豆包自主学习和给电脑编码的过程与小院士们自主尝试过程中大部分小院士们都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严格完成。在给电脑编码的环节,有部分小院士们对于编码的规则了解比较局限,不过遇到问题会举手和老师示意或向同学请教,最终大部分组别可以很好地完成活动三

本次课堂是一节跨学科的学习课程,借助了信息学科的手段收集资料,让本节课更加的高效,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细节和技术问题,还需要提前测试,并多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动。

小院士们依托健雄少年科学院这个强大的硬件环境开发出很多小院士们在以往学校无法接触到的课程,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技术设备上为课程提供多种可能性,在课程中小院士不仅仅是要学习到科技知识与科技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已有认知和能力的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培养,既增强了小院士的逻辑思维,也增强了小院士的拓展性思维,进一步提升了小院士的科技素养,为将来的小院士成长晋升打下基础。

 

 

 

 

课题组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本节课例研究课有效落实了小院士们科技学科素养提升,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主要培养了小院士们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利用AI小助手豆包了解并认识了生活中的编码。

2.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引导小院士运用分组调查的方法研究编码的规则,体会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能根据了解的编码在机房中为电脑编码,学以致用。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表现出对编码的浓厚兴趣,在介绍自己思路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获得对生活中的编码有全面感知与认识,进一步感知编码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

物化成果

课题研究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和记录单;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评议表;课题研究课案例表

 

[1] [2] [3] 下一页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