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10月课题研究记录

作者: 时间:2024-10-30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制的构建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立项课题

立项编号

L2022061

出席对象

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学习花园

时间

20241026

研究主题

健雄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制的构建研究课例研究课—《观测风》

所要解决问题

1.如何在科技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基础。

2.如何在课程中贯穿科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小院士学习思维,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记录:

本课例研究重在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小院士三方面的科技素养。

1.科学观念的感知力。教师学生在实地进行学习感受身边风的基础上,学习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学习花园风的多样性,根据小风旗的情况及了解如何使用,同时保持小院士对调查学习观测气象的浓厚兴趣,并能够注意在调查过程中注重激发小院士积极主动发现与尝试各种实验设备的好奇心,帮助小院士形成科学意识

2.科学实践的吸纳力。小院士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熟练利用小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并开展团队协作,进行实验器材和知识共建共创的能力。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引导思考、实践与总结,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学习了解实验设备,培养勇于从实践中探究的精神,从而引导小院士深刻理解实验设备的本质特征。在了解和探索观测风的过程中、获得操作技能思考介绍风的特点,以及在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帮助小院士了解观测风实验步骤

3.科学思维的融通力小院士通过小风旗测量得到数据的时候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或理性思维,在获取、整合现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甄别判断数据真伪及可靠性、有效选择并处理数据和感知工具作用的能力。从而小院士们领悟到科学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学习活动将经验转换为系统性的知识努力提升小院士的自主、探究、求是、创新的吴健雄精神

4.科学素养的创新力小院士在风力风向标的制作及使用中,能在理解制作要点和注意点的基础上与小风旗对比,发现两者的区别并知道正确选择使用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记录:

执教教师能够根据课题主题进行课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在科技课程中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问题,通过课堂展示较好地实现了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以及课题所要达成的目标,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基础

观测风》一课以项目化活动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学生描述感知到的风→利用小风旗测风速和风向→分析观察数据→风力风向标制作→学习蒲福风力等级表。本节课将观测风的整个大活动按照逻辑思维方式,分化成三个有序的环节,锻炼学生避免毫无目的实践活动,学会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并设计活动,培养良好的科技素养。

本节课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推介活动方案,做到科技学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让小院士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跨学科方进行观测风实验的学习。但同时也考虑到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希望学生也不要过于限制自身思维发散,所以在利用逻辑性思维设计推介方案的基础上,同样让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

小院士们依托健雄少年科学院这个强大的硬件环境开发出很多学生在以往学校无法接触到的课程,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技术设备上为课程提供多种可能性,在课程中小院士不仅仅是要学习到科技知识与科技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已有认知和能力的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培养,既增强了小院士的逻辑思维,也增强了小院士的拓展性思维,进一步提升了小院士的科技素养,为将来的小院士成长晋升打下基础。

 

 

 

 

课题组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本节课例研究课有效落实了学生的科技学科素养提升,为小院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感知到的风,能了解感知风的大小和方向,感悟到风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小院士运用分组实验研究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熟练利用小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并开展团队协作,进行实验器材和知识共建共创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通过小风旗测量得到数据的时候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或理性思维,在获取、整合现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甄别判断数据真伪及可靠性、有效选择并处理数据和感知工具作用的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院士在风力风向标的制作及使用中,能在理解制作要点和注意点的基础上与小风旗对比,发现两者的区别并知道正确选择使用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化成果

课题研究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和记录单;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评议表;课题研究课案例表

 

[1] [2] [3] 下一页

太仓市明德小学  地址:太仓市浏河镇东海路200号 电话:0512-53611647  邮编:215431